北京将出台不宜发展产业目录清单治理污染

07.03.2014  05:13

  21世纪经济报道 耿雁冰 张梦洁 北京报道

  “人努力,天帮忙,天人合一,我相信北京的环境治理会见到成效。”3月6日,北京团开放日记者会上,北京市副市长李士祥如此回应北京治污。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时表示,要求北京加强和完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同时提出,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李士祥表示,目前北京正在研究,提出不宜发展的产业目录清单,严格控制增量。与此同时,按照行业的分类和北京的功能分区,进行行业的细化研究,提出存量有序的调整方案。

  他还透露,北京市正在研究人口控制的具体指标,预计最快今年上半年就会出台。

   放弃“舍不得”思想

  近年来,北京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治理易发多发的雾霾天气,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李士祥介绍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环境宣战,北京按照有关要求,制定了84项大气治理措施,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主要做好4件事,减煤、减排、控车、控尘。

  减煤就在2017年前将北京目前2600万吨燃煤压减到1000万吨,减排主要是减工业污染;控车主要是控制机动车辆,北京现在机动车540万辆,过去每年增加24万辆,从今年开始压减到15万辆,同时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降尘就是北京要控制好施工建设扬尘的污染。

  对于结构调整,李士祥称,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做足“退”的功夫。

  “过去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我们存在一些舍不得的思想,现在必须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不宜发展的产业要坚决退出。”李士祥表示。

  北京新的城市功能定位中,没有提到经济中心,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发展经济,而是要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构建高精尖的产业结构。

  “一方面要把好准入关,控制开发强度。我们将划定城市的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出台禁止新建扩建工业项目名录。另一方面,我们要切实转入‘要素投入结构’,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意、人才、资本等无形要素投入,减少对土地、能源、资源等有形要素的投入。”李士祥称。

   控制人口详细指标

  多年来,北京一直在努力控制人口规模,执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但是北京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长速度连续超过政府规划。

  对于北京如何控制人口,李士祥表示,主要是调整和疏解非首都城市功能,不是首都的核心功能一定要疏解。

  “首先是产业,北京的产业可以说是过于齐全,按照新的功能定位,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按照这个核心的城市战略定位,高污染、高耗能、聚人多这样的产业坚决要退出去。”李士祥说。

  他举例称,现在北京的城六区,也就是东西朝海丰石,共有22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其中东城、西城就占了16个,在城市核心区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搞小商品批发,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给交通也带来了压力。

  另外从税收来看,西城区动物园批发市场有9个各类的市场,一万多个商铺,去年实现的各类税费收入只有1326万元,经济税收效益很低。

  产业发展的现状,直接影响着人口的聚集程度,目前北京一产的从业人数为58万人;二产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人员下降至220万人;增长最快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840万人。

  据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介绍,北京外来就业人口中,2/3都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建筑业四大传统行业。

  另外,北京的医疗、教育功能也吸引的大量的外来人口,李士祥表示,在三环以内不宜再扩大医疗机构,北京的专科医院每年有60%是服务于外地就医人员,如果这些医院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在外省适当的建分院,既减轻了患者的奔波劳碌,同时为治疗争取时间,也减少了城市的拥挤。

   京津冀一体化

  近年来,整个华北地区持续雾霾,任何一个地区都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区域性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和城市自身建设有关系,也和北京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有关系,北京的周边地区,有23个贫困县,200多万人口,这些地区的产业,更多是化工建材钢铁煤炭,他们耗能又大,整个京津冀地区每年消耗3.5亿吨煤,北京占7%,河北占80%,天津占13%。北京要解决环境问题,一定要在京津冀范围内配合考虑。”赵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是说。

  若论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表示,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北京出现严重的城市问题,这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首都效率、国际形象,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北京城市问题。这是中央的要求,符合老百姓的期望,呼声越来越强,意见越来越一致,解决城市病,打响攻坚战,应该说大势所趋。”赵弘道。

  但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阻力也是在所难免的。“我认为还是来自于利益的再调整,这里面无论是经济体制、财税体制的改革,还是空间资源的优化,都是一种利益再调整,阻力很大。”赵弘分析说。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透露,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方案正在制定中,待方案出台后,就会启动具体动作。(编辑 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