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庆假期无偿献血车人气旺 获赞正能量最高

06.10.2014  16:35
参与献血的游客

  十一长假哪里人气最旺?很多人都想不到,遍布在北京繁华街头的无偿献血车会成为一个选项。“十一那天,前门的采血车来了400多人献血,献血者最集中的时段,想挤上车都有点难。”这些天,尽管天气时好时坏,但无偿献血车上一直是爱心不间断。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西单地区的两个无偿献血点,看到来这里献血的有三两结伴的大学生,有热恋中的小情侣,有普通的打工者,也有外地来京旅游的人……正如西单图书大厦采血点的志愿者所说,“无偿献血车上是正能量最高的地方。

   志愿者都是爱心达人

  西单是北京的繁华地段,也是人流比较大的区域之一。在这里,200米内就有两处无偿献血点:一处位于西单图书大厦门前,是一辆可以开走的无偿献血车;另一处在西单文化广场,是一个固定的献血小屋。每个采血点前都有志愿者,指导准备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填写表格,给他们讲解一些无偿献血的知识。

  昨天,在西单图书大厦前,记者见到了56岁的志愿者张桂华,她穿着一件红背心,上面别着的几十枚徽章格外显眼。这些徽章透露了她的身份:她曾经献血200多次,还曾经在外地献过血,最远到过台湾。另外一位志愿者石立恒也不简单,他曾经49次无偿捐献成分血,献全血10余次。

  与工作人员相比,志愿者的话往往更有说服力:19岁的蔡嘉瑶是一名幼师,昨天是她第一次献血,多少有点紧张。她献过血后,石立恒马上走过来嘱咐她“24小时之内最好别沾水”;隔一会儿,他又过来帮她看看针眼是否已经压好,“得,现在好了,注意献血的胳膊今天别提重物啊。

   陪同者也是我们的朋友

  中午时分,西单献血小屋来了个小伙子,24岁的宋国柱。小宋是第二次献血,“上次有朋友陪着我,国庆节他们都回家了,我就自己来献血。”没想到,献血后小宋有点晕,“我今天早上没吃饭,中午饭也没吃。”护士戚亚莉和白雪赶快让他半躺在采血椅上,给他倒了一杯温水,在水杯中放一根吸管,再把杯子递到他的嘴边,让他吸着喝水;她们又拿来了巧克力派,“赶紧吃点。你想,你就是前一天的一顿晚饭扛到现在,肯定觉得有点晕。”两个护士陪着他说说话,让他放松。小宋说,这次没有朋友陪着,确实有点紧张。过了一会儿,小宋感觉好些了,护士们让他在沙发上继续休息,“现在不能走啊,你的健康我们比你还关心呢。

  西单献血小屋里有6名工作人员,年龄最长的是薛建江,小护士们都叫她薛老师。每次有献血者走进小屋,薛老师都会热情招呼,“来,把包存上吧,和超市的密码箱一样,走的时候别忘了拿啊。”“是第一次献血吗?别怕,别紧张啊。”献血者的朋友也是薛老师的关爱对象,“陪朋友一块儿来的?坐着歇会儿,我们这儿有Wifi,密码就在墙上贴着呢!”“喝杯饮料吧,红茶还是绿茶?”不献血的人不好意思蹭免费饮料,薛老师说,“没关系,献血者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

   工作人员多数要干五天

  准备献血的人需要等初步检验的结果,这段时间,薛老师会给他们倒一杯温度合适的糖水,“来,喝点水。”薛老师张罗着,护士们则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有人负责初步检验,有人专门负责采血,采好的血还要进行血型复核,然后保存在冰箱中……薛老师说,平时小屋里配备4到5名工作人员,但采血工作是越过节越忙,多数人这个长假都要工作5天。

  在车上工作,节奏要跟着人流走,如果午饭时间赶上了献血者比较集中,吃饭的时间就要推迟。昨天,西单图书大厦前采血车上的工作人员直到下午两点才吃上午饭,一个馒头就着一次性餐盒里的菜,就是节日的午餐。虽然吃得简单,但是他们觉得很骄傲,因为车里充满了爱:献血的有大学生,有普通的打工者……无论他们是什么身份,在这里,他们都是正能量的提供者,是不求回报的奉献者。(本报记者 贾晓宏 阎彤摄) (来源:北京晚报)

文章关键词: 献血 黄金周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