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丨化解过剩产能不会引起第二次“下岗潮”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答记者问——
聚焦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胡彦殊
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徐绍史在回答中驳斥了“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不可避免”“中国经济已经拖累了全球经济和市场”等观点,认为无论从态势、走势还是趋势来看,都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呼吁各方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评价中国经济,以稳定社会预期,坚定市场信心。
关于中国经济
◎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三个角度看,中国经济2015年的表现非常亮丽
◎2016年经济工作三句话——信心坚定不移,挑战不容低估,政策储备充裕
世界经济大势下的中国经济表现该如何评价?当日的记者会上,超过三分之一的提问与此相关。
徐绍史分享了看中国经济的两个新视角。其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三个角度看,中国经济2015年的表现非常亮丽。其二,看经济既要看态势,又要看走势,更要看趋势。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而且稳中有好,无论从态势、走势还是趋势来看,都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中国经济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做出判断,以稳定社会预期,坚定市场信心。
关于2016年,徐绍史认为,今年确实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总的来说三句话——信心坚定不移,挑战不容低估,政策储备充裕。
有记者援引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硬着陆”不可避免,中国经济已经拖累了全球经济和市场。对此,徐绍史予以了驳斥。他说,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备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丰富等五方面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使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所谓“硬着陆”的预言,是一定要落空的。
徐绍史同时也表示,不存在“中国经济拖累全球经济”的现象。无论从增长速度,还是进口和对外投资,以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指标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都是十分明显的。今年1月,中国股市、汇市波动,接着美欧股市也出现波动,有人说这是中国股市波动带来的,这是高估了中国的能力,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外溢效应。
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
◎篇幅比“十二五”规划纲要长,并不意味政府的手“伸”得更长了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民生问题上的笔墨更重、措施更实
新鲜亮相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备受各方关注。外界注意到目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篇幅比“十二五”规划纲要多出两万多字。
有记者问,规划表达的是政府的意图,篇幅的增长是否意味着政府的手“伸”得更长了、管得更多更宽了?徐绍史对此给予否认。他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特别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个边界理得很清晰。文字增加了一些,是为了更好地对市场主体起到引领作用。
有记者问,“十三五”规划纲要针对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提出了哪些实招?
徐绍史用一组数字证明,“十三五”规划在民生问题上的笔墨更重、措施更实。“十三五”期间,要脱贫5575万人,贫困县全部摘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提高到90%,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9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要提高到10.8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加强2.2亿老年人口、2.77亿农民工、8000多万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权益保障。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解决就业问题比较乐观,最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
◎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情况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
有记者担心推进去产能、去库存会加剧就业压力,甚至出现“下岗潮”。
徐绍史表示,我们确实在化解过剩产能,但各级政府想了很多办法,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中央也拿出一大笔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困难职工。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导致“下岗潮”。总体来看,我们对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比较乐观,最重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
有记者问,不少一二线城市近期房价上涨很快,但三四线不少城市库存却很多,如何平衡?
徐绍史介绍,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总面积7.19亿平方米,这个库存是比较高的。要化解这个库存,首先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度,扩大住房需求,同时加快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等进度。其次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构建购和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情况完全不一样,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控,最近有几个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比较快,幅度也比较大,这些城市的政府正采取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增加住房供地,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改,抑制不合理的投机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