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四川水文化核心价值观 凝心聚力推进水利强省新跨越
锤炼四川水文化核心价值观 凝心聚力推进水利强省新跨越
——冷刚厅长在厅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及水利工作会议部署,立足水利改革发展大局,讨论《蜀水文化建设纲要》,树立四川水利核心价值观,推进蜀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省水利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乘势而上,实现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固本强基,发力水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议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重大而深远。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与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省委迅速召开九届九次全会贯彻落实,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勾画了“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谋划四川水文化建设,凝聚各方共识,使先进文化成为价值取向的主导、行业精神的主流、文化生活的主体。为此,首先要做到“三个深刻”:
第一,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从我们党的历史看,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央提出“文化强国”的目标有着国内、国际两大背景。国内层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提升、文化艺术大繁荣、人民精神生活大丰富等内容,加强文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和必然选择。国际层面,当前,文化成为最具号召力的旗帜。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全球文化产品的市场份额中,中国仅占有4%,中华文化优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还十分有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东西方文化领域的争夺和交锋将更加激烈。只有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既“守得住”又“出得去”,以占领文化阵地而赢得主动。
第二,深刻认识“水文化”的重要内涵。中华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中央和省委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中,水文化建设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人类与水密不可分的生产生活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产生于人民之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表现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质形态的水文化。包括被改造的河流湖泊、水工技术、治水工具、水利工程等。从都江堰、灵渠、京杭大运河、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到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黄河标准化堤防等现代水利工程,所有工程的设计、施工、造型、工艺和功效,都凝聚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文化创造。二是制度形态的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宗教仪式及社会组织。从西汉的《水令》,到今天以《水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法律法规,都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行为准则和制度模式。三是精神形态的水文化。包括与水有关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业精神、科学著作以及文学艺术等。如“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思维方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智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德情操,以及以水为题材创作的大量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戏曲、绘画摄影、科学著述等等,这些内涵丰富的精神产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以上三种形态的水文化相互依存,影响着水利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第三,深刻认识“水文化”的重要作用。以“文”化人,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与涵养,促进人全面发展;以“文”化物,能够为物品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品位和价值;以“文”化事,能够借助文化的力量,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中华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的传承和发扬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人水和谐的福祉境界有着重要意义。水文化建设在治水实践中具有三大作用:一是凝聚作用。通过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鞭策和激励水利干部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导广大水利职工产生共同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二是推动作用。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事业发展,以先进文化和科学理论为指导,形成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三是引导作用。把社会个体的行为引导到有利于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引导全社会自觉调整行为方式,创造一个共同的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氛围。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省水利抢抓历史性重大机遇,以大气魄、大决心、大举措加快改革发展的奋进之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举世关注、强劲出台;中央水利工作会、省委水利工作会大力度、高规格、高水平召开;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陈雷部长、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等中央和省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水利、高瞻远瞩部署水利、大张旗鼓发动水利、大刀阔斧推进水利;全省水利防灾减灾取得重大胜利,水利灾后重建大功有成,骨干工程建设突飞猛进,民生水利大见成效,管理改革创新发展。四川水利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水利人肩负的责任之大前所未有、使命之高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稍有懈怠、错过时机、停滞不前将有愧于这个时代、有愧于子孙后代。当前,加快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实现从水利大省到水利强省的根本性跨越,迫切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寻求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我们要按照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的部署,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的核心目标,紧紧抓住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的契机,从水利工作大局的战略层面抓好水文化建设,在总结四川水文化发展历史、审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准水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研究四川水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树立四川水利系统核心价值观,切实发挥水文化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二、抓住核心,提炼一个精神
价值观迷茫最危险。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人活一世靠精神,精神是人的灵魂,是安身之源、立命之本。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由于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竞争激烈、收入差距拉大,许多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常常感到困惑和心理失衡,甚至出现焦虑、浮躁、怀疑、偏执等不良情绪;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滋长蔓延;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假冒伪劣等问题比较突出。我省水利系统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能力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问题。个人政治素质方面,有的同志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有的宗旨意识薄弱,有的固守自封、视野不开阔,有的忽视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班子领导能力方面,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一些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做群众工作本事不大;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作风漂浮,得过且过。四川水文化发展现状与水利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用水文化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水利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导向十分必要。
价值观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纸上谈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各行业都兴起了树立核心价值观的热潮,诸如北京精神、天津精神、广州精神等等。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时期,如何科学总结,深入提炼四川水利的核心价值观?下面,我和大家探讨几点认识。
(一)水生万象,“自强不息”为本原。
水利人以水为师。水无形,存于天地,孕育生命;水多变,或动或静,彰显灵性;水无色,不着墨染,虚纳万物;水无香,素淡清凛,表里如一;水无声,平静淡泊,胸蕴狂澜;水无华,柔柔坚坚,志坚意强。从古到今,以孔子、老子、墨子为首的诸子百家对“水”的领悟包罗万象,其哲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人若舍不得凡俗,就要多领悟道、佛、儒三家的‘水说’。”老子的“上善若水”,说的是水的上善、有容、坚韧;佛说“大海不容死尸”,说的是水的至圣、至洁、至刚;孔子观水,则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地逝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昼夜、勇迈古今”的精神,等等。这些形而上的精神和品质,归根结底在于水的形态的不断变化,水或清、或浑、或浊;或固态、或液态、或气态;或静止、或流动、或迂回、或奔腾……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变化、不停地运动、不停地前进,这就是自强不息。
(二)蜀水文化,“自强不息”为经络。
四川是千河之省,治水历史悠久。“历代善治蜀者,皆以治水为重。”蜀水文化源远流长,独步天下。从大禹“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到蜀王开明“决玉垒以避水患”;从李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修建都江堰,到建国后“治水兴蜀”战略的稳步实施,巴蜀儿女前赴后继,兴水利、除水患,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形成了光辉灿烂的蜀水文化。蜀水文化还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文化特质的重要因素,四川人的善良、淡定、乐观、包容,无不源于“水”的孕育和浸润。值得注意的是,蜀水文化的每一次沉淀、传承和提升,都由始至终地透露着一股“自强不息”的坚韧和倔强。大禹在其父用障水的方法治水失败后,吸取教训,百折不挠,终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受禅让建立夏朝,开创了辉煌的华夏文明;战国后期的李冰持之以恒治理水患,不气馁、不放弃,几经周折、几番风雨,终于带领蜀人修建了润泽千秋的都江堰,创造了无坝引水、灌排自如、综合利用、经久不衰的世界奇迹;建国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治水兴蜀”,带领全省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三)蜀水之魂,“自强不息”为基础。
《易经》开篇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四川人民几千年的治水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宝贵的精神和理念。如“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的大禹精神;“兴利除弊、珍水爱民,和谐发展”的李冰精神;“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等等。这些理念以“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为基础,融入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到水利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四川水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12”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水利行业精神在抗击特大地震、特大洪水和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战斗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升华,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进一步体现为水利人“自强不息”的攻坚精神、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全省水利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危险、困难和挑战,夺取了重大胜利,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
由此可见,树立“自强不息”的核心价值观,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对优秀蜀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当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是切实做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推动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跨越的重要保障。今天参加学习会的都是厅直单位和机关处室的领导干部,是四川水利建设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大家务必要对照自身实际,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学习“六个体现为”,率先树立“自强不息”的核心价值观,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推动全省水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自强不息”,体现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自强不息”要基于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如同真金美玉,不仅耐得住烈火淬炼永葆本色,而且经得住时间考验永不蜕变。作为水利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怀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一路忠诚、一生忠诚,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水利事业是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的事业,水利干部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职工的疾苦挂在心间。要进一步增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自觉性,把工作着力点始终放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放在保证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上,确保党的为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在今年抗击洪水灾害最危急和关键的时刻,胡云、荣仲、俊舫、强言、亚莎、梁军、肖帆、钰华、冀滨、宪林、新民等同志多次带队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抢险救灾,不讲条件、通宵达旦、殚精虑竭、无怨无悔,显示了过硬的党性和作风,体现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自强不息”,体现为面对困难的坚韧和执着。“坚韧”即“自强”;“执着”为“不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工作和生活中,厄运、灾难会不时光顾,各种挫折、困难也会时常出现,低头认输无济于事,只有保持无比的坚韧和执着,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司马迁60多岁高龄时曾写完《史记》,却一夜之间被大火烧净,他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继续重新写作,终于造就了永垂史册的文学巨著;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受尽了各种磨难,但他坚毅不拔,创造了一个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全国人民的奇迹。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涉及范围广、建设规模大、施工难度高,堪称人类救灾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全省水利干部职工坚韧奋斗,经过三年负重前行、应急抢险“百日攻坚”,灾后重建“千日奋战”,发展振兴“万米长跑”,到今年9月底,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实现了中央要求“三年重建任务二年基本完成”的目标,扣除两个汛期和两个春灌期,水利灾后重建实际上是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灾区防洪减灾、供水安全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等保障能力得到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灾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自强不息”最好的写照。
——“自强不息”,体现为对文化知识的不懈追求。“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学习是自强不息的客观要求。当今时代,世界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应对水资源的新情况和水旱灾害发生的新规律,就必须活到老、学到老。要积极传承先人优秀的治水理念,用现代先进的水利技术成果来武装自己,用科学的文化观念来引导自己,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方法,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不落后、不停顿。
——“自强不息”,体现为对目标任务的真抓实干。真抓实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途径,也是“自强不息”的本质要求。全省水利干部职工要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忌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不良倾向。今年以来,厅规计处、财经处、办公室的同志真抓实干,在起草和落实省委一号文件上取得了积极成效。2011年前10个月,省财政一般预算用于水利的投入达到35.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66%。据统计,今年常规水利资金规模可望达到203亿元,比去年增加87亿元,增长率为75%(其中省级23.61亿元,比去年增长了90%)。预计2012年可落实各类水利资金300亿左右,其中土地出让金和水利建设基金两项政策可增加水利资金近50个亿。在水利投入上,我们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重大成功。
——“自强不息”,体现为干事创业的灵活创新。“自强不息”就是要遇事如水赋形,适时变通,逢难迂回,大胆创新。对于全省各级水利领导干部来说,创新是责任和义务,是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凡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试行,凡别人成功的做法都可借鉴,凡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条条框框都允许突破,凡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干部人才我们都要不拘一格地任用。2008年以来,我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大胆创新,开创的“竞争立项、集中投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及“七步工作法”等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和群众投入,将中央资金放大了10倍,打出了四川的品牌。今年四川小农水建设重点县增至72个,预计新增与恢复灌溉面积123万亩。
——“自强不息”,体现为处事的忍耐宽容和淡定乐观。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自强不息”于表是“强而争”;于内则是“平而和”,忍耐宽容和淡定乐观不仅为个人的拼搏进取缔造强大的内心力量,也为集体的团结和睦奠定良好的基础。忍耐,是着眼大局、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处世智慧;宽容,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淡定,是宠辱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和定力;乐观,是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世事的从容、自信和超然。全省水利系统党员干部,特别是各单位的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促进和谐、共同发展的能力,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得失要多一份坦然,处理同志之间的关系要增几分大度,对事以平常心,对友以爱心,对事业以责任心。
三、立足当前,抓好“三个引领”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就是要把“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水利强省的全过程,凝聚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力量,共同奋斗,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当前,要做到“三个引领”。
(一)以“自强不息”引领蜀水精神。
在“知”字上下功夫,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力量,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省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要牵头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信”字上下功夫,强化实践推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四川水利系统良好的风气。积极倡导水利行业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水利政务诚信、行业诚信、个人诚信,树立四川水利行业良好的“公信力”。在“行”字上下功夫,注重发挥典型作用,大力宣传水利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要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引导水利干部职工进行道德实践,弘扬传统美德。要加强文明和谐机关创建,推动学习型单位建设,建设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健康向上的文明和谐机关。
(二)以“自强不息”引领蜀水文化。
一是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方略。要借助水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中央和省委加快水利建设发展的重大部署,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的核心目标,抓紧出台水文化建设战略纲要,以水利实践为基础,推进水文化建设,创造先进水文化。目前,《蜀水文化建设纲要》已经初步形成,在这次会上送大家讨论。《纲要》分为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蜀水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四大部分,特别对李冰精神进行了科学阐述,大家要认真研究学习,积极讨论,争取尽快出台实施。二是开展水文化建设实践,丰富和提升水利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要把水文化建设融入水利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之中,积极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文化元素融合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展现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三是建设好水文化载体,推进水文化产业发展。要以优美的水环境为载体,抓好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深入开展城乡水环境治理,使美好的水形态和优美的水环境成为人们感情表达和精神寄托的对象。要以优质的水工程为载体,在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造型、工艺和功用等方面体现水利人的知识、智慧和创造。要借力水文化,写活水文章,推进水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品牌产品,不断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要加强水利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水利干部职工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四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水文化建设提供保障。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水文化建设工作的部门,充实人员力量。厅直机关党委将牵头成立水利厅水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全省水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工青妇团体要积极参与,发挥作用。要重视培养和使用水文化建设人才。要以《四川水利报》、《四川水利》杂志、四川水利网等媒体为载体,宣传治水兴水的实践创造,宣传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效、经验和典型,广泛凝聚共识。
(三)以“自强不息”引领蜀水工作。
现在距离年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全面完成年度水利各项目标任务、确保水利“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属各单位要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一要抓紧落实省委一号文件和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政府和厅的任务分工,逐项检查梳理完成情况,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相关配套政策尽快出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如期完成。二要继续抓好骨干工程建设。围绕“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和“全域灌溉”的核心目标,按照“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升钟灌区二期工程、向家坝灌区一期、红鱼洞水库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研究提出明年开工水利重点项目。三要抓紧做好抗旱工作。岁末年初的抗旱形势不容乐观,要高度重视,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着力防范后期可能出现的冬干及冬春连旱。四要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建设。确保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水产渔业和地方电力等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五要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住冬春有利时机,强化组织发动,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保障措施,大力推进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牧区水利等项目建设,为夺取明年农业丰收、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六要狠抓水利管理和改革工作。继续推广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做法,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七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用3年时间分批启动建设100个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市、区)。
同志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先后出台,中央和省委水利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的大背景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对四川水利加快改革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全省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全局观念、高度的责任意识、高度的自觉精神带头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着力抓好加快发展、服务民生、安全维稳等各项工作,瞄准目标,鼓足干劲,为全省水利实现从水利大省到水利强省的跨越贡献力量!
2011年12月15日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