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精彩2013大型主题系列报道(二)
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突破性发展综述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2013年12月29日,市委、市政府把1670万元资助金发放给了24个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
2013年最后一天,市上的“压轴戏”是新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市委书记罗强,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书成坦言:开这个会,就是支持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突破性发展。
科技城为何如此看重创新创业?“压轴戏”的背后,是一个接一个的利好消息:部际协调小组第11次会议支持科技城创新发展力度再加大、省政府出台10条特殊政策推进科技城建设、规模空前的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让科技城影响力大提升、市里制定20余项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接一个利好消息陆续传来,政策支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产业承载平台、交易展示平台相继建立,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千帆竞发,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茧而出,绵阳科技城建设,迎来了最美的春天。
回想几年前《人民日报》那篇《“中国科技城”面临七年之痒绵阳如何续写新篇》的文章,今天的科技城已经把那名记者的疑虑一一打消。绵阳科技城建设,步入了突破性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创业人才加速聚集的实践,让科技城创新的活力剧增、发展的张力凸显2013年10月16日,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在绵阳圆满落幕。
3天盛会,犹如一扇“世界之窗”,又如一次“集体相亲”,“世界智慧”与“科技城魅力”交相辉映:全国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在这里展示,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4个项目来这里参展参会,31万人次来这里观展,对接签约项目146个、金额425.2亿元,达成人才引进协议1000余个……一次规模空前的科技城之约,让绵阳收获的不仅是订单,还有对科技城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的思考和期待。
早在2012年底,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就已启动。孵化大楼里的机关、单位搬出来,一批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搬进去。建这个中心有啥用?绵阳意图明确,利用创新中心对整个科技城的辐射作用,盘活和挖掘现有分散在绵阳周边的科技资源、人力资源。
建设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如今成效初显——创新中心一期入驻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93家、二期加快建设;建成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入驻科技型企业49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8家、高科技产品成果12项;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创新驿站”绵阳工作站挂牌;涵盖236套仪器、63位专家、15个重点实验室和300多家科技型企业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全面建成。
同时,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达到9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长虹、九洲分别被认定为国家首批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8家;深入推进“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组建两个科技专营银行和科技信贷专营中心,各类专项资金作用充分发挥。
大手笔、大气魄吸引高端人才——
争取省市共同出资6000万元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20多项政策出台;启动“千英百团”聚才计划,给予最高达200万元资助;以100万年薪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科技城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实施“人才+项目”引才计划,利用我市的各类研发平台和产业优势,先后引进包括国家“千人计划”在内的高端人才410名;依托4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引进5名院士和10多名专家入站,帮助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如今,潜能已开始爆发:2013年,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64.91%,专利申请量4700件、增长30.5%,专利授权量2800件、增长63.6%,绵阳首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以最优的政策吸引人才,以最实的举措扶持人才,以最大的诚意服务人才,令科技城创新的活力剧增、发展的张力凸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茧而出,打造绵阳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正在形成大数据目前还是个先进的国际化选题。IBM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落户绵阳的时间并不长,其中的“故事”很有味:
11个星期,罗强、林书成与IBM高层见了7次面;签约当天IBM高层才知道,罗强给绵阳的每一位项目官员送了一本大数据专业书,不仅要熟读,还要交读书心得。
IBM商业智能和预测分析软件大中华区负责人、IBM绵阳项目主要推动者刘海亮说:“IBM最初锁定了4个城市,绵阳最终脱颖而出。”
好比买东西,对项目越熟悉,顾虑越少,决策越快。或许,这就是IBM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落户绵阳的秘密。
与IBM牵手绵阳一样,2013年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宝马N20发动机、海尔(绵阳)虚实网服务园、永年3D打印等一批高端项目相继落户……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强化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绵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茧而出——北斗卫星导航、通用航空、新一代显示技术、3D打印、大数据和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环保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成立九洲、长虹等牵头的四川省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会,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达到9个。
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家,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89亿元、利税47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打造绵阳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发展,全方位展示着中国科技城创新创业的强劲活力从以往经验看,银行与企业间,做的多是“锦上添花”的事,真正“雪中送炭”的少。
为啥?把资金“砸”向面广量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心头都有几许纠结:一是看“敢不敢”投,因为高新技术也有失败的先例;二是看项目到底“稳不稳”,有人担心高科技项目开的是“电脑+设备”的公司,一旦投下去人家拍拍屁股走人怎么办?三是看“值不值”,发展创新型经济靠的是政府推动,具体操办人员难免存在怕失误的心理。
创新总是有风险的,一个项目进来以后我们敢不敢接、敢不敢投,要考量我们的眼光和智慧。
不管怎么说,“真金白银”得花在刀刃上。市上的专项资金究竟是重点扶持大项目、成熟项目,还是重点扶持小项目、刚起步的小企业?
在多次调研中、大小会议上,罗强、林书成表述着一个个崭新的观点,“如果一个地方人才集中,就不怕做不成事”、“项目补贴补到关键处,很多小项目就可聚集一大帮高科技人才”、“创新专项资金分配科学,人才就会更多,好项目就会更多”……随后,市上出资近60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专利资助与奖励、风险担保……崭新的观点、特殊的政策,让创新创业成为共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破茧而出。2013年,全市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近1900家,其中新增近600家。
我们把目光闪回到2013年12月31日。这天下午,新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在科技城创新中心1716创业工场举行。罗强、林书成向与会代表坦言:2013年最后一天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要支持创新创业、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突破性发展,这既是科技城建设2013年的压轴戏,也是2014年的开篇大戏。
座谈会上还传出消息:2014年,要努力营造中国西部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各类人才在绵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舞台,力争新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达到1200—1800家!
为创新注入强劲活力,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一个崇尚科学、具有创新精神的城市,就一定有活力、就一定有前途。
□本报记者 葛永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