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高新区主题活动释放三大新信号

07.04.2015  12:06

     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 成都高新区供图

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高新区主题活动释放三大新信号
□本报记者 张岚
  3月29日,成都天府国际金融中心的阶梯大会议室,早上9点开始的活动,8点半就已座无虚席,还不断有人急匆匆地赶来,走廊和门口都被站满,有的索性在中间的过道席地而坐。这里举办的是“创业天府·菁蓉汇”成都高新区主题活动。
  成都高新区,全省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企业最密集的区域,在新一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准备吸引、能够吸引什么样的人才和项目,什么样的人才和项目才能入驻在高新区?
  会场内外,拭目以待。
A
仅有商业模式不够,有核心技术的项目受欢迎
  生物阻抗技术乳腺健康检测系统、LED照明驱动IC、癌症“液体活检”……这些以前只能在专业工具书里查到的名词,却是当天现场路演的创业项目,从创业者嘴里说出来,相当流畅。
  五个路演项目中,两个属于O2O(从线上到线下),三个属于高科技。登场的演讲嘉宾,不约而同地抛出一个观点:新一轮创业热潮中,技术类项目的比重正在增加。
  的确,过去的几年间,在短时间内引发巨大关注并成功的,主要都以商业模式起家。阿里巴巴、京东、百度、腾讯均在此列。但随着创业公司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仅有新鲜商业模式的创业,越发艰难。
  科技创新与创业的互动,正在走向深入。
  核心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以奥泰医疗为例,这家位于成都高新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邹学明带领的公司,凭借一流的团队,研发了国内第一台大孔径超导磁体系统投入生产后,目前获得机构的风险投资超过5亿元。
  从当天现场的各方反馈来讲,技术先进性强、成熟度高的项目,得到全场投资人和机构投资者的示好。在其中一个医疗项目的路演环节,尽管没有安排场下提问,但中钰资本的合伙人马贤明还是执着举手要话筒。
  作为国内知名医疗大健康股权投资机构,中钰资本牵头或参与投资过多个医疗健康类项目,马贤明是前一晚才从北京飞来成都,专程参加此次活动。在他看来,如果一个地区的政策环境好、创业成本低,相关的产业链条又完善,那么这里就是最合适突破性技术产业化的地方,“比如到成都高新区来做医疗,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B
创业门槛降低,成功门槛升高
下周我就会去高新区创新中心了解落户的最新政策,一毕业立马拉上导师和同学过来创业。”曾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的白勇,一直关注着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动态。为参加本次的活动,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的他,专门从美国西海岸飞来成都,还带来了刚刚在美国获奖的项目。“海归”扎堆,是当天活动的另一大特点。
  除了白勇,当天上台推介项目的创业者,还有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成都女孩蔡绪雨,思澜科技创始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的戴涛,甚至还包括外籍的创业者。“海归”之外,几乎都是在国内外知名大公司,积累了丰富技术和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红海作战,人是关键。”在合力投资创始合伙人张敏看来,创业者的高规格,跟悄然变化的创业“市场”有关。
  一方面,现在创业门槛在降低。根据成都高新区的统计数据,今年1月-2月,成都高新区新登记各类型企业1956户,同比增长152.39%,再创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成功的门槛的确在升高。“你的技术听起来很厉害,但如何实现叫好又叫座?”“如果国际巨头跟你进行低价竞争,你怎么办?”……在项目路演环节,点评嘉宾提出的问题,甚至让坐在台下的观众也紧张起来。
  一位已创业多年的手游企业负责人感慨:“过去我们创业竞争可没有这么大,并且很多最终都取得了成功,但现在的创业者要回答那么多问题。”他认为,如果把创业本身也看作一个市场的话,这个市场容量在急剧膨胀,但想取胜的人需要更多本领。
C
最好的时代,风险仍大量存在
几年前我刚创业的时候,整个公司的估值才180万美元,放到今天或许你们都会笑的,在座各位动辄A轮都要上千万了。”在全场热烈的呼声中,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登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成都高新区移动互联网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100余起,总投资金额超过15亿元。“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对此,陈欧还有更细微的观察,“现在北京所有五星级酒店的咖啡厅都需要预订,因为所有的投资人都在那疯狂地聊项目。哪怕下班后同事约着去吃个烤串,都能听到旁边的人在谈创业、谈融资。
  但最好的创业时代,是否意味着处处都是风口,随便“点石成金”?
  在成都高新创投董事长黄光耀看来,风险仍然大量存在,必须谨慎甄别。以行业选择为例,他认为,如果进入的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超级红海,那么必须要思考如何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或者一个特别的商业模式,否则“以一样的方式跟进,很容易死”。
  而在创业者都非常关心的“”的问题上,陈欧就被创业者问到“初创企业怎样跟大公司竞争高层次人才”。对此,他的观点是,在创业的一开始,不能一味迷信和追求“高层次人才”。“如果你本来实力就还很弱,却一味追求市场价位高的人加入,所要付出的代价和股份也是很高的,有可能高到不能承受,反而阻碍公司发展。”因此他建议,初创企业,不妨将目光锁定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他们或许没有闪耀的简历,但可能是你最好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