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铭:将公益进行到底
编者按: 岁月在奔腾间又一个五年过去了。五年来,全校上下不断涌现奉献、自强、励志、友爱、互助、担当……这一股股正能量,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感动着身边的你我他。为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大力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拿起您手中的笔,讲述您身边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共同为他们“点赞”,为希望呐喊,为梦想加油!
漫步校园,多彩的不只是风景,更有人心和温情。这一刻,您想起了谁?
他是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专访人物,第五届雅安熊猫电影节优秀志愿者,我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青年志愿者……
这些,都属于同一个人——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学生部长刘力铭。利落短发、斯文眼镜、温文谈吐,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样一个文雅“书生”,在面对一项项繁重琐碎、耗时费神的志愿工作时没有丝毫退缩,反以超乎常人的激情与毅力,将志愿活动进行到底,为大学生活抹上了靓丽的色彩。
感动,三年如一日
不同于很多大一新生在选择学生工作部门时的纠结,刘力铭的目标非常明确——校团委志愿者工作部。
“5·12地震时,我在彭州,那里也是灾区,我还是高中生,经历了这么大的天灾,但我并没有留下心理阴影,反而被好心人感动。”问及选择做公益的缘由,刘利铭自己记得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公益组织都去彭州救援,与大家共度难关。正是因为当时的那份感动,让让选择了公益性工作,选择成为一名能为他人带去希望的志愿者。
校团委志工部为刘力铭提供了一个可以全情投身公益的平台,同时也出了一道考题:作为负责人,面对数量多、形式多、要求高的公益活动时,应该怎么去处理。
三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给出了一个圆满答案。
三年来,他管理和协调部门活动,积极推动部门改革;建立网络化宣传、办公,规范化工作流程,引导志愿服务走向基地化建设;加强志愿者活动的项目化建设,创办了“学雷锋”、“青年志愿者博览会”、“流浪狗之家”、“金桂飘香助学支教活动”等品牌活动……既为学校赢得赞誉,也让他学习到很多和志愿服务相关的知识,为成为一名优秀志愿者夯实了基础。
长期做一件事时,任何人都会有疲倦的时候。
“这三年中,我也有感到疲倦乏味的时候,” 刘力铭说道,“可是我想着自己既然选择了志愿者工作,就得坚持下去。”
忘了自己,投身服务
在“4·20”地震袭来之际,在校团委带领下,刘力铭凭借自己丰富的志愿活动经验和号召力,成功组织协调志愿者参与到抗震救灾各项应急志愿服务中,将川农学子甘愿奉献、希望为灾区出力的热忱有条不紊地传送出去。
除了校内组织志愿者,他还与雅安团市委、精神文明办联合,通过青年志愿者协会招收志愿者,协助中心完成志愿接待、报备、志愿需求分配等工作,参与中心流程化工作文件编写、参与编写志愿者证编号管理方法等。
面对这些工作,刘力铭都是以一种忘记我的状态去完成,“我的眼里只有志愿工作,只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事。”
4月24日,地震后第四天,刘力铭在志愿服务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22岁生日。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为刘力铭订了一个名叫“我们在一起”的蛋糕。
“我们在一起,是对坚守在抗震救灾阵线上同学的慰劳,我们一直和志愿者在一起、一直和灾区人民在一起,”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孙奕伟在现场动情地说。
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他连轴转,和校团委老师一起,成功组织协调近12000人次参与雅安各项应急志愿服务,还组织小分队深入极重灾区天全、芦山等地开展志愿工作,中国教育电视台、四川教育电视台、四川科教频道等纷纷把镜头对准了他和他身边的志愿者们……
面对未来,永不止步
在芦山开展志愿服务时,他受到省委书记王东明的亲切接见和慰问,后来获得“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暑假还被派往香港参加学习交流活动。
“我自己都没想到会在公益这条路上走这么远,更没想到还能去香港交流学习。”刘力铭谈及这些时依旧难掩意外之情,“但无论如何我走到哪,我都将把志愿服务继续下去。”
关于未来,他表示现在正在考公务员,目前已进入面试环节,选择了这条道路,他打算用自己在大学获得的工作经验,尽自己所能做好为人民服务的本职,同时将公益事业、志愿者服务进行到底。
“三年来,我学会最多的就是坚持,在校团委的工作也让自己锻炼出缜密、严谨的思维。”刘力铭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他看来,参加志愿工作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了坚持;,他认为这儿将会是自己一生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