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延误混合所有制改革

03.07.2014  18:40

日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重组后,拟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

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对投资者选择确定了“三个优先”的原则,即产业投资者优先、国内投资者优先、惠及广大人民的投资者优先。

中国石化在对外发布公告中特别强调,这是继今年2月率先推出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后,又一重大进展。

去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炉以来,除去中国石化一、两家央企以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率先破题之外,绝大多数央企表现出“我自岿然不动”的冷漠态势。

提起这些央企不行动的理由,那是非常的冠冕堂皇。全面深化改革要涉及整个经济体制,其复杂性、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等从未有过,考量不周全,设计不完整,很容易出现大纰漏,并最终断送整个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央企的“婆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此番改革,不能说不积极不主动。此前有消息传出,一个多达71项的涉及混合所有制改革配套细则,国资委正在研究制定中。

事实上,在此番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国资委完全有鲜活的案例与成功的模式能够借鉴,并可在100多家央企中迅速复制放大,这就是领跑央企的中国建材。

在宋志平的统帅下,中国建材风卷残云般重组了国内900多家水泥企业,坐拥4.5亿吨水泥产能,进而改变中国乃至世界水泥行业格局。

一个无名小卒,如行云流水般行子布局,完美收官,凭借的是宋志平和他的团队创建的“央企市营”理论下的包容性增长之路,即:中央企业要走市场化道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建材净资产650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占了440亿元,国有资本210亿元。除上市公司的混合之外,中国建材中重组的绝大多数水泥企业还为原来的所有者保留了30%的股份。

毋庸置疑,中国建材走上的这条成功之路,正是当下正在被大力提倡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它的“央企市营”理论及五大核心内容完全契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所有要素。

我们应该清楚看到,当下推进的混合所有制,这仅仅是中国经济改革拉开的新序幕,在中国新领导层确立的“由市场完全配置资源”的正确方针引领下,昔日作为政府掌控整个经济的工具,广大央企自身亦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若不跟上这一历史前行步伐,被无情抛弃将是必然结果。

一个大刀阔斧改革的实践者宋志平诠释的“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这一真谛,让我们在未来推进混合所有制工作中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