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这几个词透露了中美的一个大秘密

26.08.2018  19:20

  原标题:这几个词,透露了中美的一个大秘密

  措辞微调背后有深刻意涵。

  不出意料,中美这次规格明显降低的磋商没谈成。

  中国商务部24日一早发布了只有103个字的消息:应美方邀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率中方代表团于8月22日至23日在华盛顿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双方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双方将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

  中美经贸磋商这样重大的事件,官方声明的每一个用词都必然经过字斟句酌。对比5月以来中美四次磋商后中方的声明,一些措辞的微调背后有深刻意涵。

  没有共识的磋商

  声明谁来发,大有讲究。如果能发表联合声明并共同会见记者,通常是最理想的。若是各自发表声明,往往意味着磋商没那么顺利。

  纵观贸易战打响前中美三次磋商,有两次都是“各说各话”,只有第二次双方在华盛顿举行磋商后发表了联合声明。而那次也是成果最丰富、前景最乐观的一次,缓解贸易不平衡,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均有所进展。

  例如,根据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

  如果没有联合声明,达成积极共识也行。共识,是下一步相向而行的基础。

  比如中美5月3日至4日在北京的第一次磋商。中方声明称,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大约半个月以后,双方就又举行了第二次磋商。

  贸易战打响前中美最后一次磋商,中方声明只说“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没提双方是否达成共识。一个月后,美国正式对华340亿美元加征关税,中国同等力度、同等规模反制应声落地,贸易战爆发。

  贸易战开打以来中美的首次磋商,双方仍然是“各说各话”,中方声明中不仅没出现“达成了共识”,甚至连“取得积极进展”都没提。此次磋商成果,可想而知。事实上,就在磋商结束同一天,美国即开始对华16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建设性、坦诚

  声明中“建设性、坦诚”,这个措辞也有深意。

  按照外交辞令,“建设性”的意思是双方态度都比较积极,也都想努力取得突破;“坦诚”则暗示双方均各持己见,既不做出让步也无法说服对方。在谈判磋商相当“坦诚”,意见分歧暂无法解决时,往往使用“建设性”一词,为后续工作留下转圜余地。

  此次磋商,双方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足见中美意见分歧仍然很大。

  据美方透露,此次中美磋商涉及的“中国结构性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政策等。特朗普还在磋商期间会见了主张强化外国投资审查立法的国会议员,说这样做是为了“阻止美国知识产权被中国窃取”。

  而事实上,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立场坚定,措施有力,连美国企业都在最近举行的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听证会上为中国辩护,称他们与中国厂商合作过程中“从未发生过盗窃知识产权的事”。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谈拢,几无悬念。

  今后还会再谈吗?

  声明除了总结磋商成果,通常还要谈及今后如何行动。如果继续对话,分歧就有解决的希望。

  中美第一次磋商,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此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中美工作团队正在就下一步磋商相关安排保持沟通。

  第二次磋商,双方同意继续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

  第三次磋商,“保持沟通”之类的措辞没有明确出现。此后,贸易战爆发。

  这一次,中方声明只说“双方将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从“磋商相关安排”到“安排”,从“保持密切沟通”到“保持接触”,降温不是一星半点。但如果联系到此前中国商务部一直强调中美未就重启谈判“进行接触”,此次声明提出“保持接触”,表明中方对未来磋商持开放态度。

  现在,随着160亿美元加征关税措施落地,中美第二轮关税较量已经开始。听证会结束后,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料将也“箭在弦上”。

  由此看来,中美贸易战强度会逐步增加。当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随时间推移日益显现时,双方可能会再度谈判。

  11月美国的中期选举或许是个关键时间节点。中期选举后,如果特朗普调整施政重点,美国国内相关受损方对其施压较大,则中美有可能通过谈判暂缓贸易战。

  不过,既然中国已经被美国定位为头号竞争对手,既然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是打压和遏制中国,贸易战就不太可能通过谈判完全化解。就算是中期选举后,美国也依然有可能继续推出新的加征关税措施,使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打打谈谈,边打边谈,或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常态。

  (文章来源:“启元智库”公号)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