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凉山看“非遗”展演体验浩如烟海的多元文明
去凉山看“非遗”展演体验浩如烟海的多元文明
彝族口弦弹奏
彝族擦尔瓦制作展示,图为工序“织”
彝族服饰展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何勤华文/图)7月23日,2016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主要配套之一,“文化之根·旅游之魂--大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西昌火把广场开展。这是凉山非物质文化的一次展演盛宴,展演分为活态展演、实物陈列、图文及视频展示三大板块。
走进展厅,一阵悦耳的声音传来,寻声看去,原来是一位传承人正在弹奏彝族口弦。据了解,展厅内的活态展演以州内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主,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彝族服饰”“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彝族口弦音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会理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等项目及其传承人进行展演活动。
非遗展演活动的实物陈列板块主要通过租赁、购置非遗传承人的精品力作,采取展柜陈列、展墙悬挂等方式,以古朴的展厅、精致的展位、精美的展品、有序的布局、优雅的格调,向来宾和游客充分展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的无限魅力。有彝族漆器、彝族银饰、彝族服装、民族乐器、彝族烟具等非遗精品参加展出。
图文展示部分主要从凉山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项目类别齐全、四级名录健全、保护成果丰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喷绘制作、展板陈列的方式,以专业的摄影图片、精确的文字描述、精美的表格设计、精装的LED大屏幕,进行图文并茂、音像齐备、高度概括、面面俱到地介绍近年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凉山素来以山水之秀灵和人文之厚重著称,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凉山地处“南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要冲,“藏彝民族走廊”和“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腹心,湖光山色旖旎多姿,美不胜收,泸沽湖、螺髻山、邛海、灵山寺等景区景点多大160多个。
大凉山堪称“彝族文化的博物馆”和“民族文化的百花苑”,彝族传统文化传承、沿袭最为完整,不仅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制度等因素使凉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化区域整体,各兄弟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浩如烟海的多元文明,诸如充满神秘色彩的毕摩、苏尼仪式活动,古朴含蓄而色泽饱满的彝族漆器艺术,矜持内敛而不失时尚的彝族服饰,粗狂豪放而不失婉约的民歌民乐,还有激情飞扬的火把节民俗节庆文化、闪烁母系光芒的泸沽湖摩梭文化、充满南高原山地特质的傈僳族等。
目前,凉山州共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录18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国家档案文献遗产名录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05项,省级非遗传承人110名,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2个,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录222项,州级传承人306名,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