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大凉山农业扶贫精准加力拔穷根

17.07.2018  10:29

 

 

凉山悬崖村的山野,拉西一家在劳作。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华小峰摄

综合帮扶

在全省农口系统选派1123名精兵强将,组成“千人战团”赴凉山

精准研究制定驻乡、驻村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

产业帮扶

3年在安宁河流域组团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11个深贫县建设11个各具特色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力争将安宁河谷打造成为四川第二大粮仓

科技帮扶

截至今年6月,农业系统在凉山投入农业科技资金1.1亿元,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389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975人、驻村农技员20771人次、贫困户112.7万人次,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场)5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8885户
  凉山不“”,凉山正热。6月20日,省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在西昌召开,新选派3500多名综合帮扶干部,吹响了凉山脱贫攻坚的总攻号角。
  省委进一步明确,发展产业是凉山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面对首要任务,全省农业系统如何加码,如何精准发力?
□颜斯睿本报记者李淼
A

派精兵
农口“千人战团”,驰援大凉山
  “驶过不断盘旋升高的乡道,蹚过两条湍急曲折的河流,我终于到达目的地——海拔2100米的美姑县竹库乡……夜晚,我辗转难眠,这块‘硬骨头’比想象的还难啃,但这不正是我们来这里的理由吗?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既然时代赋予了我们方向与梦想,就要不顾一路风雨,只管日夜兼程!
  这篇日志的作者是夹江县农业局干部杨林川。如今,他有了新身份——凉山州脱贫攻坚综合帮扶队驻村队员。
  不只是杨林川。6月底起,全省农口系统选派1123名精兵强将,组成综合帮扶凉山州脱贫攻坚“千人战团”。这个数字几近全省新派凉山综合帮扶人数的1/3,在各系统中人数最多。
  “目前,仅有12人因身体等特殊原因正在调整,其余帮扶队员已于7月初全部抵达凉山。”7月15日,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7月22日前,所有人员将按计划全部到位。
  梳理花名册,可见选派人员的“含金量”:45岁以下占70%;大专以上学历占92%,其中本科以上占44%,还有53名研究生学历;36%的队员具有中高级职称;87%的队员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80%直接参与过脱贫攻坚和综合治理……
  如今,这些农口骨干力量已全部根据当地需求驻扎到县、乡、村三级,其中,村是主战场,选派到美姑县最多,为203人。到美姑县侯古莫乡马拖村才2周,来自都江堰奎光塔农林综合服务站的陈志坚已经紧锣密鼓干起来。“首先是给村民集中培训,教大家洗脸洗手洗澡。然后就是‘一卡通’行动,教大家清理并使用手上的银行卡。还有就是发挥专长,帮村民搭猪舍,把放养改圈养。”陈志坚说,下一步将动员大家早点入住安置房。
  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此次千余名农口帮扶队员主要涉及宣讲党的政策、推动精准脱贫、开展综合治理、建强基层组织、为民办事服务五大综合帮扶职责,同时还要把指导好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一大重点,与帮扶队其他成员协同发力。
  “要精准研究制定驻乡、驻村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到户到人;培育发展致富产业,建好基地,搞好精深加工,壮大‘大凉山’品牌。”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最终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B

找突破
制定“1+11”方案,开出产业脱贫“药方
  “产业扶贫一直是凉山脱贫攻坚的难题。”凉山州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跟修房修路比,干产业很考验能力和眼光,很多干部手握资金却不敢或不知往哪儿用?今后,提高脱贫质量关键还得靠产业。
  不久前一度出现卖难的西昌洋葱,让西昌学院负责人记忆犹新,“西昌是洋葱之乡,品质很好,但大小年现象严重,而且缺乏畅通的销售平台,加工方面也很薄弱,学校曾就洋葱做泡菜、洋葱酱做过研究,但都没能转化。
  从何处精准突破?省农业厅负责人坦言,仅成渝两地就有1亿多消费者,洋葱卖难背后,绝非量多了,关键还短在冷链加工、市场开拓、品牌打造。
  不仅是洋葱,凉山自然资源禀赋独特,盛产苦荞、核桃、花卉、蚕桑、油橄榄、石榴、马铃薯、优质水稻……但要么没有形成产业,要么没有培育成为支柱。
  引领贫困县乃至整个凉山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载体是什么?思路逐渐清晰——现代农业园区。省上为凉山量身定制的扶持政策也明确,支持贫困县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日前,省农业厅已明确,要着力在加快推进安宁河流域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上实现突破,结合制定凉山州农业产业扶贫“1+11”方案,计划用3年在安宁河流域组团创建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11个深贫县建设11个各具特色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将安宁河谷早日打造成为四川第二大粮仓。
  “安宁河谷将把凉山六县及攀枝花的米易、盐边两县统筹起来打造‘国字号’示范区,以此带动深贫县农业发展,深贫县示范区则因地制宜、多元化确立发展方向。”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方案正在加紧制定。
C

谋深化
聚焦深贫县和特殊群体,农技帮扶授人以渔
  选派综合帮扶力量前,农业科技帮扶脱贫攻坚战早已在凉山打响。
  2015年10月起,普格县农牧局畜牧站兽医师谭帮琼就已经成为该县雨水乡大坪村的驻村农技员。她一年中有近100天工作在村上,引导农户发展起青花椒和核桃产业,还帮助村上发展起2个家庭农场,一个养本地黑猪,一个养土鸡。“通过杂交将黑猪成活率提高很多,还将本地鸡和其它地方的土杂鸡杂交育种,现在两个家庭农场已开始带动周边农户搞养殖了。”谭帮琼激动地说,2016年时大坪村已摘掉穷帽,目前正处在巩固期。
  “黑山羊和岩鹰鸡是美姑特色,但缺技术,无法形成规模。”美姑县扶贫局局长吉多古都告诉记者,当地产业扶贫最渴盼的就是像谭帮琼这样的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会贫困户,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农技队伍。
  谭帮琼是刚刚公示的2018年全省优秀驻村农技员的代表。驻村农技员是省委为全省11501个贫困村量身定制的“五个一”帮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凉山,省州县农业部门共选派驻村农技员1891名,按时间、人员、任务、考核、奖惩“五到位”扎实帮扶。
  不仅如此,我省还协同530名专家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49个,统筹基层农技员、“田秀才”“土专家”等688人,建立农技巡回服务小组137个,结对帮扶“插花”贫困户;协调内地市县农技干部1123名,赴县乡村开展综合帮扶。
  针对11个深贫县,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还对口“结亲”,42名岗位专家重点为深贫县解决特色产业技术瓶颈问题。此外,省委组织部“科技扶贫万里行”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团也派驻凉山州22个、110名省内高层次专家对马铃薯、蔬菜、肉羊等13个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技术指导。农业农村部也派来农业科技服务团1个、中国农科院等15名专家开展科技指导服务。

四川渔业脱贫5万余人
  (记者 樊邦平)7月29日,记者从省农业厅获悉,截至2017年底,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9万亩,通过发展渔业脱贫致富的贫困人口超过5万人。2017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