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农村改革新突破)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突破 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21.06.2016  23:21

  (原标题:(四川农业农村改革新突破)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突破 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四川农业农村改革新突破]

  四川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突破 基本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1日讯四川是全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鲜明主攻方向,聚力关键突破,传承和发扬了“敢为天下先”改革精神,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新一轮农村改革正实现“新突破”。

  四川坚持以培育新型流通主体为抓手,加快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营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突破,基本建立起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新突破”。

  据了解,四川设立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发展基金,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型农村流通主体发展的意见》,由财政出资20亿元以上,通过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基金规模达到150亿元,促进共同投资运营。制定了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支持建设了一批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和集配中心。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出台《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了17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建设。2015年,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员5万人次,全省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10%,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235亿元。

  此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坚持试点先行,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基层供销社恢复和重建,提升和规范专业合作社,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到2015年底,全省系统共发展基层社2071家、综合服务社(中心)12703家、农民合作社6841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47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3家。创新农资经营服务,全省系统农资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70%左右,供销合作社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致力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营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形成了一套新机制。

  据了解,内江市市中区坚持平台拓路,建好电商发展“主阵地”。主要做法是引进外来平台,为村民提供网上代买代卖、快递收发、网上缴费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搭建起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供需流通平台。培育出了大型本地涉农网络购物平台,并共建了全省首家农产品数据化供应链平台。鼓励农村借助第三方平台,开网上商城和个体网店,销售水产、果蔬、畜禽等农副产品。2015年,大宗生鲜农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农特产品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坚持示范带路,塑好电商发展“先锋队”。打造电商集聚区。投资300万元建设了面积达3700平方米,集创业孵化、科技创新、视觉包装、企业培训、短期仓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发展集聚区。已经汇聚15家电商企业和80多个创业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呈现。打造电商示范点。帮助三家公司建成61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成功创建1个电商示范镇、2个电商示范村,普及了电子商务应用。打造电商示范企业。加快实施“全企上网”工程,打造江龙水产养殖、茂源柠檬专合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应用电商,拓展销售渠道、发掘消费市场,实现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铺路,出好电商发展“特色牌”。突出规模整合发展。依托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赶街网、屯亲APP等平台的销售渠道,适度规模经营,已经形成了万亩榨菜、千亩葡萄、千亩荷花、千亩柠檬、百亩西瓜等规模生产基地。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市中区通过电商平台包,积极推动地标性特色产品,颇受消费者喜爱。

  坚持解难开路,打好电商发展“组合拳”。内江市市中区着力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先后组织100余名科级干部到浙江大学参加电商专题培训;在永安镇尚腾新村和石板村等举办夜校培训,组织2000余名农村居民和青年创业者开展电子商务触网培训。着力破解品牌培塑难题。市中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品牌,实现了本地产品“”进城、“”出市场、“”出品牌。着力破解物流配套难题。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乡村易田物流配送体系,扶持通宇物流等企业向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建立覆盖所有乡村的“村村通”物流快递配送体系,着力解决乡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的问题。全区电商产业从业人员已达5000人以上, 2015年主要电商企业网购交易额将突破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