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基·决胜小康系列评论①:紧抓关键期 实现新突破
即将过去的“十二五”,是不平凡的五年。经济社会实现稳定发展,其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尤为亮眼: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棉油糖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农产品质量稳定向好;农民收入年均两位数增长,增幅连续5年高于GDP、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现代农业水平显著提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等主要指标持续攀升。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农民腰包越来越鼓。可以说,经过五年的爬坡过坎,不断攀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高点上。
但同时,在这一高点上,我们也正面临着许多老问题和新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营规模小、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难题仍未完全破解,农业生产的各种支撑要素也绷得越来越紧。随着连年丰收,农产品价格也有所下行,对农民增收和生产积极性产生了一些影响。“十三五”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好形势的难度加大,农业进入高点强攻、高位护盘的关键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特别是当前在农业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在财政增收下降、负担加重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放松农业、乃至忽视农业的观点和声音,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一粥一饭,看似平淡无奇,但却不可或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生的战略产业,关系着亿万农民增收,保障着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须臾不能放松。
而且,尽管农业农村经济在过去五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相对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滞后、仍是“短腿”。我们不可能拖着一条“短腿”,向全面小康的目标冲刺。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这是中央在深刻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判断,表明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显。我们要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期,取决于思路是否对头、措施是否得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主动作为,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铆足劲头苦干实干。当然不是蛮干硬干,而是找准发力方向,针对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和问题,“对症下药”寻求突破:必须摒弃已经难以为继的拼资源拼消耗、大水大肥换取高产的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来挖掘新的增长潜力;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出高点强攻、高位护盘的强劲引擎,带动农业最终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为“四化”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