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农业局:抓实特色产业发展 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达州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产业规划为统领,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特色产业为抓手,积极探索“市场+龙头企业+党支部+经营主体+贫困户+基地”的多种产业扶贫模式,有力破解“集体无经济收益、村内无致富产业、群众无造血能力”的三大难题。目前,初步构建起“跨乡联县”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特色产业扶贫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全域谋划统揽产业扶贫。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结合贫困村土壤气候、传统优势产业等特点,按照“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旅则旅”的原则,合理布局区域结构和空间结构,科学制定全市农业产业扶贫总体规划。各贫困村在市、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编制了产业扶贫工作方案。特别是重点支持38个深度贫困村,精心编制了实施方案,全方位、多维度支持38个深度贫困村发展有特色、有效益、能增收的产业。
立足产业园区,借势借力推进产业扶贫。 依托现有的优质粮油、富硒茶、果蔬、中药材、林果业和休闲农业产业带,分类集中建设一批生猪、牛羊、家禽、中蜂骨干产业园区,集中力量打造“脱贫攻坚引领区”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在有条件的贫困村适时发展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拓展产业带、产业园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区域脱贫。目前,发展茶叶59.95万亩、水果77万亩、蔬菜138万亩、中药材27万亩、苎麻25万亩、黄花10万亩、蚕桑4万亩、食用菌3.9万亩;年均出栏生猪450万头、蜀宣花牛25万头、羊120万只、特色家禽6300万只。培育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6个、市级148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个。
强力依托主体,示范带动引领产业扶贫。 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发展,重点支持引进返乡下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转军人、城镇居民、企业家等群体到贫困村创新创业,就地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宣传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典型案例,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共培育农民合作社4146家,其中国家示范农民合作社13家、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90家;家庭农场172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7家。实现了所有贫困村主导产业都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80%以上贫困户通过主体带动参与产业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用活杠杆撬动产业扶贫。 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制发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农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用好用活产业发展周转金、产业扶持基金和农产品加工基金,多方撬动业主投入、金融投入、社会投入。着力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政策+资产”“1+N+1+N”(1个专合社+动态建档贫困户+1个村集体+金融政策贷款)等模式,推行“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土地入股+务工收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分红+务工收入”“ 土地入股+务工收入+保底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户多渠道增收。
抓好科技培训,持续发力助推产业扶贫。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广泛运用我市的农技员驻村帮扶“一二三四”工作法,派驻1026名技术骨干,全覆盖到定点帮扶的828个贫困村,切实帮助贫困村、户制定脱贫实施方案,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组建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目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657人、贫困户1367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6.3万份;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4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457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