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融资难、融资贵”长期困扰实体经济发展,在中小微企业中尤为突出。近期,广东、湖北、上海、福建、广西等国内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全国工商联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用工成本上升、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前三大影响因素。融资成本因素居于各项影响企业发展的成本因素之首,是企业最主要的成本负担,在民营500强企业中,有54%的企业受到融资成本的影响。
中小微企业融资到底有多难,有多贵?在央行、全国工商联近日组织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新华联总裁傅军在发言中直言:“今年我们公司拿到的基准利率的贷款只有一笔,其他的都是上浮30%、50%,离谱的(利率)达到12%、14%,现在制造业利润真的很薄,我们有一些企业好的利润也就是7%~8%。”
《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6》显示,2016年年末,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在总贷款余额里占比仅19.5%。仅2012年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就超过16.3万亿元,但超过75%的贷款需求都未得到满足。
究其原因,包括缺乏抵押物、创业成果尚未转化、担保体系不健全、信息交换不及时等问题。
为破解上述问题,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已经出台。6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从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此外,广东省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打通之前互相隔离的互联网、金融城域网和政务网三个网络;建设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着力解决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账款确认难等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问题。
武汉市、福建省等多省市均增加小微企业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武汉市鼓励商业银行优化企业融资续贷政策,对企业融资到期需要续贷的,按无还本续贷政策办理,无还本续贷情形不单独作为下调贷款风险分类的因素。
福建省制定普惠信贷计划,加大代偿力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担保作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引导企业上市,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扩大外债规模,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引导投融资活动,降低融资成本。
一些地方还创新贷款方式,为轻资产、重技术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解初创型科技企业的资金之渴。
武汉农商行光谷分行以保证保险的方式对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禾元生物”)提供200万元信用贷款。此后,又以禾元生物发明专利作为质押物,再次对其增加10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帮助企业渡过了技术突破难关。
2012年~2018年间,武汉农商行光谷分行立足于东湖创新示范区六大新兴产业目标客户群,累计向46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发放贷款中小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62亿元。
东湖高新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光谷一直鼓励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对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形成的本金损失,最高给予80%的风险补偿;对科技支行发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非担保、非抵押信贷,按照贷款额度的1%给予补贴;对投资示范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机构,按照当年投资示范区企业的实际投资额给予10%投资奖励;天使投资机构投资示范区初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退出股权时发生的实际投资损失的,最高可给予实际投资本金损失60%的风险补偿。
下一步,全国各地将集中检查转嫁信贷服务成本、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客户购买服务、收取费用与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质价不符、超出总行价目表规定收费等违规收费行为。禁止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减少融资附加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