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繁荣进步 同步全面小康--访省委书记王东明

28.09.2014  10:41

  【编者按】

  本月出版的《中国民族》杂志特刊,刊登了对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的专访文章《共同繁荣进步同步全面小康》。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载。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主要的羌族聚居区,在全国民族工作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守望相助,四川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对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坚定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石

  记者:您好!新形势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请问四川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方面主要有哪些考虑?

  王东明: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事关兴衰成败的大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族人民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放眼当今世界,许多战乱和严重社会问题都与民族问题有关。我们党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始终从中国各民族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稳定,有力推动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完全符合中国实际,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强调“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作出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央专门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西藏工作座谈会,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这些,为我们坚持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做好新形势下四川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凝聚起各族同胞守望相助、追梦圆梦的共识和力量。必须把党的民族政策坚定地落到实处,始终做到各民族政治上平等团结、经济上互助发展、文化上良性交融、习俗上相互尊重、交往中和谐相处。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更大的支持和帮助,带领各族群众实现脱贫梦、致富梦、小康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地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出台了《关于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推进凉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加大内地市对口支援藏区的力度,完善省直部门对口定点扶贫彝区贫困县的机制,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过去,在党的领导下,四川藏区、彝区曾经“一步跨千年”;今天,在党的领导下,也一定能够“同步奔小康”,谱写新的历史篇章。这是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心声,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走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跨越发展路子

  记者: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重,难度也更大。请谈谈四川在这个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王东明:邓小平同志讲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当前,全国东西部的发展还不协调,主要是西部发展滞后;我国较大面积的贫困问题以及民族、宗教等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只有把发展尽快地搞上去,长治久安才有坚实的基础。

  民族地区发展阶段与内地毕竟不同,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也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民族地区不能照搬内地发展模式,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最需要发展什么,最需要采取什么思路,发展过程中最需要注意什么,走一条具有四川特色、民族地区特点的跨越发展之路。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基础较差,必须集中力量攻坚,改善发展条件。从去年开始,我们在甘孜州、凉山州启动实施交通建设推进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展开“大会战”,到2015年将使全省民族地区国省干线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99%的乡镇、98%的建制村通油路或公路。同时,规划实施溜索改桥、发展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强电网改造等,有计划地加快解决群众出行、用电、饮水等难题。

  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潜力巨大。近年来,四川树立新的理念和思路,以旅游优先统筹民族地区发展,用生态筑牢藏区旅游之根,用文化铸就藏区旅游之魂,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突出野生、绿色、高原、生态特点,做好农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按照有序、适度、富民原则,积极探索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新举措。当然,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关键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直接体现到群众致富奔康上。尤其是在资源开发中,需要建立利益分配机制,使资源地政府和群众能够在资源开发中更多受益。

  扩大开放对于民族地区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对民族地区来讲,开放不只是引进资金、项目的问题,而是促进交往交流直接有效的途径。我们有意识地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内地建立合作产业园区,扩大对口支援,实行干部双向交流,推动民族地区与内地合作发展,一大批适合民族地区的发展项目得到实施,同时为民族地区带去了新的意识和观念,促进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步变革。

  民族地区发展必须坚持生态第一的标准。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四川民族地区大多属于禁止开发区或限制开发区域,抓发展绝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些年,四川认真落实《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构建高原生态屏障。从去年开始,取消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总量、工业增加值等考核,目的就是要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子孙后代保护好蓝天净土、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