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免费餐”要不要增加“收费菜”

28.05.2014  13:04

耗资巨大的湿地建成,能不能收费?清退高档会所,公园靠什么“贴补家用”?

5月27日,成都市锦江区的白鹭湾湿地公园,这里正在举行百合花节,尝试划出部分区域收取临时门票。

5月27日,市民刘欣漫步在成都东郊的白鹭湾湿地公园。一年来,她数十次到这处新景观游玩,走遍了每条小道。除开生态宜人,更吸引她常来的是这里免门票。

不过,变化正在悄然出现:湿地的核心景观区域被圈起,这里正在举办收费的百合花节。不想花钱的刘欣只能远远地隔水眺望。“免费餐”里要不要增加“收费菜”?这是成都的生态湿地、公园目前正面临的共同考验。自2001年起,成都市开始陆续取消公园和湿地收费;2014年,公园又清退会所,停了盈利项目。但巨大的管理成本如何解决?免费公园如何维持下去?

□四川日报记者 王丹 王成栋文/图

公园的管护费用

或财政拨款或自收自支

在成都市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中,生态水系和公园绿地建设是浓墨重彩之笔:2013年,启动“六湖八湿地”湖泊水系建设,开建金沙湖、北湖、青龙湖、江安湖,建成锦城湖、锦江滨河公园高新段和锦江区三圣湿地(白鹭湾一期)。2014年,实施九里堤遗址公园、新桥村明墓公园等“北改”生态建设。成都市公园总面积目前已超1150公顷,绿化覆盖率远远大于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所规定的“略大于35%”的要求。

民生之喜背后,是巨大的财政投入:2013年,成都投入1.82亿元用于建设环城生态区,绕城高速200米生态带;2014年安排0.9亿元,推进环城生态区等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全域绿道网络。“公园和湿地建成之后,管理维护又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公园处处长黄曦玫说,人民公园等11个公园为市级管理,其余公园多为区级等属地管理,养护费用由属地政府财政预算全额或差额拨付,有的公园则需自收自支。

大型公园年维护费近千万

既要开源还要节流

2001年5月1日起,成都市开始陆续取消公园收费。以望江楼公园为例,每年运营开支需1200万元,以前门票收入有120万元,差额部分靠财政拨款。取消公园门票后,公园引入了高端餐饮项目“竹林精舍”,以租金补贴收入。这也成为了许多公园的选择。

2014年高端会所清退潮中,望江楼公园竹林精舍、浣花溪公园寒舍、文化公园同春苑、东湖公园泊尚和锦澜河鲜、青莲润景花园餐厅、四合园餐厅等一批餐饮(会所)被关停。

成都市公园管理中心刘主任说:“症结还是经费。”虽然公园都免费开放了,但资金来源却不尽相同。浣花溪公园由财政全额拨款,经费不愁;而金牛、苏坡、双桂等公园却需要自收自支,没有门票收入、不能搞高档会所,绿化养护、保洁、设施管养、安保巡查却少不了,“一个大型公园每年维护费需要近千万元。”只能想方设法创收。“目前的办法是引入必要的配套,红线是人均40元以内的大众消费。

刘主任说,为了减少经费缺口、缩减开支,过去公园常见的花展现在越来越少。成都市级财政每年为花展拨付资金100万元,众多公园只能轮流办展。成都著名的六大花展(百花潭盆景展和市花展、植物园春花展、望江楼公园竹文化节、人民公园春花展和菊展)已经逐渐淡化。

探索“自我造血

多种创新模式维护公园

探寻“自我造血”,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正进行尝试。作为成都市环城生态区首个生态湿地,锦江区政府总投资20亿元建设白鹭湾。它并不是一般公园,更承载了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维持这个“绿肺”,水质净化设备须24小时开启,最多的时候需50个人维护。“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展商业活动,以此来减少政府投入。”成都白鹭湾湿地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红兵说。白鹭湾第一次尝试“分区域收费”:5月27日,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百合花盛会——“2014成都三圣花卉展百合花节”在白鹭湾湿地开启,活动期间收取20元的临时门票。

多种模式建公园,也不失为一种尝试。东湖公园,就是由华润以“建设-经营-移交”的模式出资修建。距离白鹭湾一箭之地的“秀丽东方”,则是通过土地流转,由企业建设的500亩生态园林,自负盈亏,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服务。

除了那些新建的郊野公园和湿地,更多的是近在市民身边的传统市政公园。成都市公园管理中心刘主任认为,除追加财政投入外,还要推进对公园自身的体制改革,“每个公园成立一个管理处”的传统模式大大增加了管养成本。应该减少人员、缩减编制,向社会购买服务。

微评>>>

做不赔钱的“免费餐

考验公园运营者智慧

□朱玲

无论是成都市区的多个公园,还是新近打造、部分建成开放的“六湖八湿地”绕城生态带,本质上都属市政项目。一边是市政造福于民,市民拍手称快;一边是管理维护费用高企,管理者颇为头疼。天平的两端,如何平衡?

理性思考,这里面有个大局和小局之分。想明白了,也就有了“解题”思路。大局是什么?大局就是惠民,这也是民生工程的初衷。公园也好,湿地也罢,如果因为有形或无形的门槛,让老百姓不愿去,不敢去,惠民自然也落不到实处,对巨大的投入而言不啻是一种浪费。小局是什么?是公园收支平衡,正常运营。既要能增收,又不违反相关规定,就考验公园管理者和运营者的智慧了。

笔者所在小区,上周刚刚进行了2013年度的账目公示,物业各项运营费用超过1100多万元,相当于一个大型公园。然而小区不仅没亏,还盈利近百万。问及原因,物管经理透露,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养队伍,像小区绿化、保洁等都向社会购买服务,既不降低品质又能节省经费。由此推及市政公园,向社会化购买服务以节流,应该是可行,也是必须的。节支之余,更要增收。但这种增收不能抬高门槛,拒游客于外。比如,像白鹭湾湿地这样,尝试“分区域收费”,园区实行差别化“配菜”,在免费的公园办一些收费的园中园展览,让市民各取所需。即便“免费餐”配上“收费菜”,也能得到市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