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村级幼儿园有多少坎要过

06.05.2015  18:29
4月27日,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幼儿园,孩子们手拿勺子往嘴里送饭,小心保持着桌面的清洁。“来幼儿园两个月了,卫生习惯好了,学会了跳舞,也会讲汉语了。”长板桥村民马友色看着女儿的变化,感到欣喜。 3月11日,安哈镇长板桥幼儿园开园,该园是凉山州民族乡镇首个公办幼儿园,标志着西昌市彝区学前教育从一年制学前班向三年制幼儿园教育迈进。 公办村级幼儿园办起来 西昌全市共有幼儿园116所,城区44所,农村62所,其中,私立幼儿园占了总数的90%。“农村私立幼儿园大部分集中在汉族地区,彝族山区基本上没有幼儿园。”西昌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望说。 13个彝族乡镇学前教育只能依赖于学前班,彝族孩子上学前班是7岁。“3岁至6岁是行为习惯形成和学习语言的年龄段,错过这个时期,孩子学习很吃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彝区群众开始重视学前教育。 马友色有两个孩子,一个12岁,正在读四年级。“孩子3岁时,天天带着她到地里干农活,读完了学前班也不咋个会汉语。”马友色说,孩子成绩后来一直跟不上,去年,小女儿到了上幼儿园年龄,她想办法把她送到8公里外的西溪乡私立幼儿园。 据长板桥村主任丰日刚介绍,该村共有2700多人,幼儿园适龄儿童约200人,每年有20多人将孩子送到西溪乡读幼儿园。 长板桥村有建幼儿园的条件,居民居住较为集中,离县城较近,村民意识比一般彝区乡镇的较为超前。去年3月,总投资350万元的长板桥幼儿园开建,设计容纳140名儿童。 今年3月11日,长板桥幼儿园正式开园。面向长板桥村及周边村招收了60个学生。 村子有了幼儿园,马友色将小女儿转入长板桥幼儿园,入园成本瞬间减半。“私立幼儿园一学期学费2480元,这儿只交了1064元,还包括了第一个月生活费170多元。”马友色说,综合计算下来,一学期要比私立幼儿园少五六百,步行到幼儿园不过五分钟,孩子可以睡到8点30分起床,再也不会睡眠不足。“我相信,她读三年之后,以后成绩和语言各方面更加好,不像姐姐学得那么吃力。”马友色说。 采取PPP模式建设幼儿园 西昌市市委书记李俊提出,要把长板桥幼儿园建成全州示范性幼儿园。2015年内,西昌市还将建设6所公办村级幼儿园。   “换而言之,长板桥幼儿园的经验可以在西昌市彝族地区乃至在全州推广。”凉山州教育局局长谢宁说。 推广,有多少坎要过? 长板桥幼儿园园长陈蕾认为,要通过长板桥幼儿园的经验改变整个彝区村民的观念。此外,彝区居住分散,也不利于建设幼儿园。 与此同时,师资也是个问题。“现在长板桥幼儿园5名老师除了一名招聘的,其他4名都是其他幼儿园的优秀老师调派过去的。”陈望说,她们居住在西昌城区,每天往返74公里上下班。 由于食堂建设尚未完成,老师中午只能跟着孩子吃安哈镇中心校送过来的午餐。幼儿园包括“一餐两点”,“两点”的水果和面包牛奶也由中心校每天配送。“开办幼儿园,老师确实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陈蕾说。 据了解,目前长板桥幼儿园所面临食堂和周转房的问题会随着设施逐渐完善而得以解决,预计,今年秋季开学,食堂便可投入使用。 根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三年之内,西昌市37个乡镇要实现幼儿园全覆盖,陈望认为,或许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适合幼儿园建设方向,与有诚意的私立幼儿园合作,推进包括彝区乡镇在内的幼儿园建设。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