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电气工程学院以优异成绩迎接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21.01.2015  10:49

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电气工程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各项工作再上了一个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一、党建工作

七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电气工程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发展实际,不断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基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助力推进学院各方面协调发展。

1、发挥好党委政治核心和党员作用

按照校党委的要求,学院党委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基层组织建设年”、“以‘五好五带头’为目标的创先争优专题活动”、“共筑‘中国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等主题活动。七年来,学院党委创建党员示范岗7个,讨论形成有关促进青年教师发展、提升机关服务质量等政策文件十多项。学院2009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获“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2013年获校优秀基层党组织。

学院党委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如四川省教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李群湛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高仕斌教授、四川省优秀教师吴广宁教授、入围“2008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百名的陈怡露老师、获“四川省高等院校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的郭晨阳同学等;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老师中,党员同志近90%,在获学科竞赛奖励的学生中,党员占60%以上。

2、强化制度和班子建设

学院党委努力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有效推动了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和谐发展。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三重一大”、党政联席会议等议事制度,坚持中心组学习,杜绝“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3、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学院党委注重自身的组织建设,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党委顺利换届;设立了教职工、研究生及本科生三个党总支,规范党建管理工作。在教职工党建工作中,着力发挥党支部在系所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教职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着力规范党务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学院党委成立了“学生党员自我发展中心”,强化党员的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本科生党支部按照班级设立纵向支部,解决了支部交替和党员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学院以党建带团建及学生班级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电气2006级2班2010年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电气2008级茅以升班2011年获“成都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电气学院分团委2013年获“成都市五四红旗团委”等。

   

                                                                                      学院班子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                              学院广泛征求教师意见

二、人才培养

七年来,电气工程学院遵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工程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适应和支撑国家轨道交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以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指针,大力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在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实现了系列突破。

  七年来,我院教师主持主研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四川省教改项目4项,承担了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内的全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切实提升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在持续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该专业首批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并连续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积极构建了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了包含“远动监控技术”、“高电压技术”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磁浮原理与磁浮列车”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四川省精品课程为代表的核心课程体系。新增35部系列专业教材,其中,7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7部铁道部规划教材;主持了4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通过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主持、参与研究生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2013年学院获第一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另外还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篇、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2名、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7篇、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1人、博士研究生周福林同学荣获“2009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十名);举办了电气工程学科全国第一个“2008全国电气工程博士研究生论坛”,2012年还举办全国电气工程研究生暑期学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专业认证                        学院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此外,学院为铁路总公司及部分路局培训人员6000多人次,有力支撑了中国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以强化轨道交通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学院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优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建的“罗克韦尔自动化”、“贝加莱”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分别与“施耐德电气”、“飞思卡尔”、“Xlinx”和“ETAP”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在校外主持建设了“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和“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18个优秀实践教学基地;“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获得批准建设(学校第二个);“电气工程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教育部验收;

经过多年建设,电气工程学院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校企互惠共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自2008年以来,我院教师主持、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 

 

                                                                                    西南交大-施耐德联合实验室                                                                    西南交大-  ETAP联合实验室

三、学科建设

七年来,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显著。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院“电气工程”学科从上一轮的排名第10上升为排名第8,实属不易;“电气工程”学科排在我院前面的7所高校中,排前6的是电气工程领域传统上一直实力强劲的“985”高校——清华、华中科技、西安交大、浙大、重大和哈工大,并列第6的是全校主要学科均是围绕电气学科的华北电力大学,随后的还有上海交大、海军工、南航等强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第一次参加评估,排名第42,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学院作为主要力量参加的首批“2011计划”-“牵引供电系统运行安全的检测、监测与评估”,2014年向教育部汇报被评为优秀;学院自主设置的“轨道交通电气化与信息技术”、“电磁悬浮与超导工程”2个博士学位点获得通过;圆满完成了“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轨道交通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和“牵引供电与自动化“;新兴学科交叉培育平台建设项目—分布式无线电能传输及利用平台的推进顺利。

四、科学研究

七年来,学院紧紧抓住我国高速、重载和城轨交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重大工程项目需求,从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开展研究。学院出台了鼓励基础研究、鼓励高水平成果以及帮扶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系列奖励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铁路总公司卢春房副总经理听取学院成果汇报

1、科研项目。共计承担纵向项目21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70项)、横向项目136项,项目总经费18718万元。承担“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或子课题18项,其中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电气化铁路同相装置、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由2010年以前的2-3项,稳步提升到目前的每年10-14项,获“杰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不仅填补了学院历史上“杰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空白,而且从数量上也实现了跨越。

  2、成果与奖励。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套“高速铁路供电综合SCADA系统”(已推广应用于除京津城际铁路以外的所有中国高速铁路)、第一套“高速铁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占有国内市场的60%),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套“电气化铁路同相供电装置”、国内首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牵头主持的中铁总公司重大项目“高速铁路供电设备综合检测监测系统”即将通过验收;研制的世界首台“节能型牵引变压器”、世界首套“数字化变电所”、世界首套“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等新成果已经在中南重载通道挂网试运行;学院目前正在研发的“新一代牵引供电系统新技术”  、“交直交机车电子变压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轻轨车”、“轨道交通非接触式供电技术”等新技术,预计2-3年将取得重大进展。七年来,学院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国同类院系中均名列前茅。

3、论文专利。2002年——2006年全学院仅发表SCI论文1篇,为改变这种“重实践应用、轻理论基础”的失衡局面,为此,学院通过制定并实施“电气工程教学科研奖励办法”、“电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青年教师成长,SCI论文数量从2008年的3篇,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50篇,申请/授权专利数量从2008年的不超过5项,逐年增加到2013年的70余项,数量与质量明显提升,已基本形成“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的发展格局。

4、科研基地。申报组建的“国家轨道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获科技部批复,经过3年建设,建成了“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系统研发与测试平台”  10余个高水平研发测试平台,在牵引供电领域的工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2年“优秀”通过科技部验收。目前,“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实验楼”已基本建成,中心已成为科技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及机制创新的示范。同时,“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9年、2012年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

                                   

   

                                                                                    世界首套“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                                                  世界首台“节能型牵引变压器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化变电所

                                 

中国首辆燃料电池电动机车 

五、人才队伍

七年来,学院加大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才俊,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原来约20%发展到目前的约55%,双聘了中国工程院丁荣军院士,引进了“千人计划”周克敏教授、郭正邦教授,新增(含培养和引进)长江2名、杰青3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詹天佑成就奖获得者1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名,以及四川省百人计划/千人计划6名、四川省突贡专家2名、四川省杰青获得者5名。学院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这些成绩,但还有较大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青千、优青缺乏,还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还需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电气工程学院在国际化等方面也取得显著进步。派出了一大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到海外知名高校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会议,引进了一批海外博士,聘请了2位国际权威教授担任学院海外院长;主办或承办了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副主席或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与30多个海外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开展联合科学研究;在各级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的教师逐渐增多,学科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有力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学术地位。

七年来,电气工程学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学科得到较快发展。我们坚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电气工程学院的明天将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