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李克强电话渔民已订回乡票 给女儿买轮滑鞋

29.01.2014  13:03
李克强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看望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儿童 在超市给父母买衣服。 家中,杨秀峰在收拾特意给女儿准备的旱冰鞋。图片由记者王鹏摄

   李克强总理一个电话在奉化跑船的陕南汉子们更想家了

   回乡的大巴车一辆变成三辆杨秀峰买了女儿最喜欢的粉色轮滑鞋

  陕西省东南部的旬阳县位于秦巴山脉东段,山区的陕南汉子们自古以来以种地为生,见过的最大一条江也只是穿城而过的汉水。

  十五年前甚至更早,不知是谁率先穿越1400多公里的路程,从内陆来到浙江东海岸打工,在奉化莼湖这个小镇上发现了中国第一渔村——桐照的用工需求。

  从此,在码头踏上一条渔船,开始捕鱼为生的打工生涯成了一种被广为看好的选择。苦是苦了点,但工作稳定,收入与其他工作相比还算丰厚,源源不断的陕南老乡来到桐照码头寻求谋生之路,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的村民杨秀峰也在前辈们的指引下告别庄稼地,奔向了千里之外的东海。

  他出海捕鱼,平均两个月靠岸一次,如今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十年。

  每年他只回一次老家,通常是大年三十这天赶到,初五又开始返程。意外的是,今年渔船刚刚靠岸,他接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电话。

   回家前的准备

   勾起了工友们的思乡情

   总理来电时

  杨秀峰一边道谢 一边把手机举得高高的 好让更多的人听见

  26日,杨秀峰所在的“浙奉渔12063”渔船刚刚结束两个月的捕鱼航程在海岸边抛了锚。

  杨秀峰是这条船上的副轮机长,船上一共13个人,船长林金辉知道,今年他们返航有点晚,船员们早已思乡心切。

  十五年前,当林金辉刚下海时,一条船上还全是本地人,而近几年随着捕鱼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船上超过一半的人是异乡客。

  “船上又苦又累,长期不能回家。”林金辉说,“浙奉渔12063”的船员们从陕西、安徽、湖北各地集聚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任劳任怨为的是比普通打工者能多赚到一点钱。

  27日上午,杨秀峰和船员们正在为靠岸后的渔船做整修,以备来年能顺利起航。他不知道,这时李克强总理已经在他家坐下,跟他的家人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

  李克强笑着问杨康(杨秀峰的女儿),想不想让爸爸回来过年。

  杨康停顿了一下,小声说:“想。

  “想,那就给他打个电话吧!”李克强笑着说。

  10:02,杨秀峰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女儿说,“爸爸!有个大人物在咱们家!

  接过电话的李克强告诉杨秀峰,他的父母、孩子都很好,自己来看望他们,给他们祝福新年。

  “希望你能够平平安安地回家!”李克强说,“春节肯定能回来吧?年三十能到家吗?

  杨秀峰告诉李克强,自己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预计除夕前能赶回家。

  李克强对杨秀峰说:“你在外面打渔,海上颠簸很辛苦。你给家里增加了收入,也给国家做了贡献。你们农民工不光是家里的功臣,也是国家的功臣!

  电话最后,李克强让杨秀峰转达了对其他工友的问候。

  杨秀峰说:“我也祝愿天下父母身体健康,春节愉快。

  这段视频被放在网上,听起来杨秀峰的声音很平静。

  直到过了一天,面对记者采访,他才说,是自己当时没缓过神来,“简直不敢相信能有这么隆重的问候。

  杨秀峰说,当时船上其他工友听说他接了一个大领导的电话,凑过来问,谁啊?他小声说,“是国家总理”。

  接着杨秀峰按了手机免提,把这份喜悦与所有工友一起分享。

  李克强说,希望他给其他同事都带个好。杨秀峰一边道谢,一边把手机举得高高的,好让更多的人听见。

  “当时船上、岸上都沸腾了,那种激情无法形容,有人抢着说领导好,总理好,也有隔壁船的人跳过来看热闹。”杨秀峰说,当时他恨不得一步跨回家。

   记者昨天陪杨秀峰买回家的礼物

  在电话里答应女儿大年三十要回家,杨秀峰说自己一定会做到。早在二十天前他就让工友帮忙订了宁波—安康的火车票,火车24个小时,再从市区转两趟车,他的回家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走27个小时。

  昨天在莼湖镇上,临走的杨秀峰打算为家人买一点礼物。他说自己早就看出来女儿喜欢滑旱冰,“但她没开口跟我要。

  尽管与女儿分开很久,作为父亲的杨秀峰仍记得女儿喜欢抱一个洋娃娃睡觉。

  今年7月,趁着休渔期的时候杨秀峰已经提前看好,昨天下午,记者陪他到超市买了一整套,包括旱冰鞋、护膝和头盔。全是粉色系,头盔上是美羊羊的图案。他说女儿喜欢看这个动画片。

  女儿杨康曾经跟着父亲来奉化读书,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因为听说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念初一时杨秀峰提前把女儿送了回去。一起走的还有他的老婆。

  除了女儿的礼物,杨秀峰还要为父母各买两件衣服。他试穿了一下父亲的新衣服,觉得满意,但母亲的怎么都挑不好。

  “做儿子的没那么细心,母亲穿多大,喜欢什么颜色,最犯愁啦。”杨秀峰笑着说了自己的疏忽大意。

  杨秀峰的父母亲身体都不算太好,作为家中独子,未能陪在身边尽孝是他最大的遗憾。在老家,他身有残疾的老父亲操持着六亩田地,要强的父亲会种一些玉米、小麦、水稻,其中一些会做成特产让出门远行的儿子带上。

  杨秀峰说,自己的收入现在是6万元/年,普通船员是5万元/年,上船前会跟老板提前约定。但钱对于一个长期漂泊在海上的人来说,又显得没有多大用处。

  昨天下午杨秀峰结了工资,他说自己想在明年考一本正轮机的资格证书,这样他的收入就能翻倍。他想再多赚一点钱,回家把房子重新盖一下,好让父母住得舒坦。

   临走前向叔叔告别

  25岁那年,杨秀峰来到莼湖,在码头找了一条船。

  “先干活,老板看看你卖力不卖力,干上几天,船老大就要了我。

  如今,杨秀峰到桐照捕鱼十年,老婆、女儿都曾经一起来过,现在又只剩下一个人租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农民房里,他用布帘子隔成了三块区域,使得房间看起来没那么凌乱。

  紧随杨秀峰来到莼湖的,还有他老婆的弟弟余富刚一家三口和叔叔程光贤一家五口。他们都在镇上干活,今年因为没买到火车票,打算不回老家。

  昨天中午,杨秀峰特意赶到叔叔家一起吃了顿饭,他说过年不能聚,这就算是提前拜年告别了。

  内陆种地的汉子为何千里迢迢跑到浙江来打鱼,杨秀峰说,他也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但他知道陕西老乡在莼湖镇有上千人,仅旬阳县就有好几百。

  杨秀峰说,外地人来莼湖,男的就一条出路,出海捕鱼,女的进当地的服装厂上班。这几乎是所有打工家庭的组合。

   船上的生活很艰苦

  海上捕鱼的生活很辛苦,同是小河镇出来的船员许启航说,最难忍受的是无聊,除了循环往复的下网、收网、分拣鱼类之外,偶尔能看一会卫星电视,此外再无其他娱乐生活。

  杨秀峰的船上有一个厨师,肉和菜备得不多,很多时候是吃刚刚捕捞上来的海鲜,忙的时候甚至是生刺身。上船前有人会带零食,有人会带酒和一些碟片。

  对于内陆以吃面食为主的船员们来说,刚出海的半年是很难调整这种口味的。他们面临的困难还有晕船,杨秀峰说,最严重时他头晕目眩,躺在床上呕吐不止。体格好的熬过半个月能慢慢适应,不习惯的人需要半年以上。

  来打工的船员最早先上运输船,一周靠岸一次,慢慢再上大型的拖网船。现在杨秀峰的船最远要跑到距离海岸线200海里之外。在那里除了干活和睡觉,他需要长期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

  船员们能休息的时间不多,休渔期过后的两个月才逐渐空下来,白天下一网,晚上下一网,中间的时间一般是靠打牌来打发。

  因为手机没有信号,而卫星电话只能在紧急时刻使用,所以船员们一出海就跟家里断了联系。他们有的人会拿手机提前下载几部电子书,或者几款游戏。

  记者接触过的船员们没有一个人能背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原因是太久没人给他们打过电话了。

  有船员说,他们甚至会期盼来个小台风,好提前靠岸。

   总理都去咱们老家了

   我们还不能回家看看吗?

  接完总理的电话,同是来自旬阳的船员宋海斌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老家人发的照片。

  “总理都去咱们老家了,我们还不能回家看看吗?

  宋海斌说,原本不打算回家过年的工友们一时间都想回家了,原本要走的人包了一辆大巴车,结果全坐满了,又临时增加了两辆。包车回家的费用会比坐火车贵上一倍,但这时候谁都舍得花这个钱。

  昨天,杨秀峰暂住地的村支书也以个人名义为他送来了一点慰问品,干的海鲜礼包、芋艿头、千层饼,全是奉化特产。

  杨康的小学校长郭老师也专程赶来看杨秀峰,并且留了杨康的电话,说如果他女儿想回奉化念书,现在政策是允许的,可以不必留守在老家。

  昨天晚上9点半,杨秀峰和另外3位老家的船员一起赶到了宁波火车南站,K422次列车要到今天早上7:10出发,他们买了一些泡面和矿泉水,打算在候车室坐一个晚上,一早醒来赶路。

  杨秀峰说,他还会回来捕鱼,计划初八开船,初五他就会再度告别家人。

  记者 韩宇挺 文/摄

  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