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成都启动
专家澄清胆固醇两大认识误区
四川日报网消息(袁婧 记者 石小宏) 6月14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胆固醇管理2014)”知识共享会在成都市青羊区启动了第一站,该计划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澄清长久以来民众关于血脂问题的认识误区。
据了解,我国民众对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血脂问题知晓率不到2%,成都市青羊区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青羊区约有21万城镇居民参与了成都市全民体检项目,仅45917人选择检查血脂项目,占所有体检人数的21.8%;其中血脂异常3299人占7.2%。为提高人们对血脂的认识,在活动现场,主办者为参加分享会的社区群众进行血脂检测,还通过知识竞赛环节,由省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钟萍现场点评,以增加人们对胆固醇的认识。
钟萍告诉记者,人们对于胆固醇认识的两大误区,一是误认高血脂为高甘油三酯,二是认为所有人的胆固醇控制目标都是一样的。钟萍介绍,胆固醇主要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粥样异化,它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钟萍说,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血脂化验报告单上,总胆固醇的参考范围仅针对健康人,并不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人群。因为胆固醇在不同危险人群中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程度不同,因此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要控制在什么范围因人而异,尤其是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针对有些胆固醇偏高但是体质较瘦的人群,钟萍解释到,胆固醇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助肝脏的体内合成,占到了2/3;另一部分由饮食摄入而来,约占1/3。如果胆固醇出现异常,建议患者用3个月的时间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如果复查血脂仍旧偏高,则基本可以判定胆固醇体内合成代谢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