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而美”品牌葡萄
7月下旬正值大宗葡萄上市的季节,记者日前走访了成都冻青树农贸市场以及流动摊贩发现,不同品种价格差异较大。美人指卖到36元/公斤—40元/公斤,批发价30元/公斤;红提则被消费者反映口感不好,有些商家没进货,有部分果品卖到10元/公斤—14元/公斤不等。新疆的“马奶子”和云南的一些品种,不如本地的优质葡萄价格高。
利用时间差找准定位做出特色
省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刘晓介绍,目前四川种植葡萄41万亩,除了三州有1万亩用于酿酒,剩下40万亩都是鲜食。葡萄大部分是本地销售,但由于全国成熟期不同,所以各地区也是有出有进,如四川的“巨峰”等要卖到广东沿海;而云南葡萄在4—5月甚至更早就成熟,会有部分进入四川市场。
不过,云南虽然产量大,但近两年由于上半年干旱等原因,品质不如四川葡萄。如果把常住城镇人口都算作消费人群,四川全年人均也就几公斤的拥有量,并不能算产能过剩。
从全年销售周期来看,1—4月市场上的葡萄主要是进口或反季栽培的,4月下旬—6月下旬以云南的葡萄为主;米易葡萄6月中旬大量上市,最早有提前到“五一”的,但产量很少,无核葡萄没有种子的发育阶段,成熟期可提早;接下来是成都,最后是西昌所产。
目前,四川6月及以前的早熟品种占到20%,中熟的约60%,8月以后的晚熟品种占10%左右。早熟和晚熟的价格更好一些。
例如西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成为特晚熟品种克伦森的全国唯一优质种植基地。该品种10月底才上市,生长周期长,要求昼夜温差大,才有利于光合物质积累,其市场售价自然显得“鹤立鸡群”。别处优质葡萄亩产值1万元,西昌能达3—4万元,最好的5万元都有。
米易县的种植户穆刚银种有3亩“白吉星”青提,“云南元谋的葡萄4月上市,5月中旬就卖完了;5月下旬我开始卖,成都其他地方还没成熟。利用这个空隙,葡萄价格每年上涨,从以前6元/公斤批发价,到现在20元/公斤。成都、重庆的经销商都来拿货。就怕元谋那边以后量大了,可能会受影响。”
刘晓提醒,要控制成熟期,除了品种,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技术很重要。种植失败的风险更大,不能盲目效仿。像成都盆地光热条件不占优势的,又该如何做?
技术制胜葡萄适合“小而美”
跟云南相比,四川的气候条件对于葡萄更为有利,春旱较早,夏旱已过了开花结果期,对葡萄都不构成影响。唯一要注意排水。
前些年,乐山的峨眉市等一些地方在稻田中间种,排水不畅,普遍得了气灼病。刘晓提醒,如果是稻田改造,一定要起垄、高厢栽培。
在双流县永安镇果农付加林看来,特色水果应该按照精品农业的标准来发展,规模不宜过大,可以是“大庄园,小业主”模式,连片发展,每个业主最多承包个几十亩的基地,在上面精耕细作,再加一些采摘、观光的项目。面积过大,管理跟不上,必然牺牲品质。
“以前,消费者最注重甜度,现在排第一的是绿色、有机,”刘晓说,“四川葡萄已经从数量开始向质量转型,有的不够卖,有的砍树子,跟栽培理念、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
这点也得到穆刚银的证实,他总共5亩葡萄园,基本上以农家肥为主,化肥已经用得很少,今年葡萄丰收,一亩最多6000斤,但为了保障质量,产量控制在平均每亩4000斤。
后记
产地难分有待增加辨识度
无论在人人乐超市,还是农贸市场,记者发现鲜有葡萄标出了产地或商标。其实,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户的葡萄,即便是相同品种,品质也可能大不一样,但消费者无从分辨,只有相信“贵的就是好的”。
目前来看,“西昌葡萄”乃至攀西地区的各种水果,都因其气候优势,成为了优质的象征。双流连续举办十多年“永安红提”葡萄节,也使这一“地域+品种”的商品有了知晓度。但还远远不够,四川葡萄要想更具竞争力,还需在“辨识度”上做文章。通过树立品牌,让消费者了解产区情况和栽培过程,这样,葡萄才能贵得有理,消费者才愿意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