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精心做好六篇文章 超常发力“集中攻坚”
2018年,万源市围绕“2018年决战攻坚,2019年查漏补缺,2020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以“集中攻坚”为引领,下足绣花功夫,精心做好“早、实、准、志、范、严”六篇文章,坚持尽超常之责、用超常之策、举超常之力, 落实各项攻坚目标任务,确保与全省、全市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是锁定目标方向。 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在脱贫攻坚领域的重要论断,深入学习中央、省、达州市攻克深度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充分审视万源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市情,提出万源未来三年的脱贫攻坚作战思路,确定2018年为“决战攻坚年”,明确2018年上半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完成2019年目标任务的工作总基调。
二是细化达标指标。 对照贫困户“一超六有”的脱贫指标、贫困村“一低五有”的退出标准、贫困县“一低三有”的摘帽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原则,及时制定“六个一批”脱贫计划、15个脱贫达标指标专项工作方案和“22+1”个年度扶贫专项方案,着力解决112个村退出“五有”指标,9210户脱贫“六有”指标,全面打响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产业发展攻坚战。
三是紧盯时间节点。 聚焦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改善、村道公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建市级领导挂帅、部门协调推进、乡镇落实主体责任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强力落实春夏两季攻坚8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15406户民生保障任务,以及秋冬两季决战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同步开展督导督查和质量监管,制定每日亮进度、每月一督查、每月一评赛、半年一验收的超常推进工作机制,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一是深化“5+2”帮扶。 持续深入开展“爱心帮扶日”活动,强化落实每半月到户聊一次家常、做一顿饭菜、搞一次卫生、理一次家务、办一件好事“五个一”底线要求,建强配齐驻村帮扶力量,统筹抓好非贫困村帮扶工作,加强帮扶过程监督、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帮扶实效,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是借力社会帮扶。 制定脱贫攻坚社会援助办法,持续推广“中国社会扶贫网”,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注册全覆盖,确保贫困需求信息对接率达到55%以上,广泛发动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脱贫攻坚,持续推进“企业帮村、委员帮户”、“雨露计划”“百工技师”等活动开展。2018年1月12日,万源市12个深度贫困村已与达州市复兴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议,每村获赠1万元蔬菜、水果种植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 继续坚持统筹各项涉农资金,倾尽家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基础设施,助力精准扶贫。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继续施行《万源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设立并壮大“四项基金”,大力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打捆、精准投放107813.58万元用于脱贫攻坚领域,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五小庭院经济、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落地落实。
做好“准”字文章,精准发力聚焦“集中攻坚”产业引领
一是发展富硒产业。 大力发展“4+N”特色优势产业,即重点发展“茶叶、中药村、旧院黑鸡、蜂桶中蜂”四大主导产业,同步发展马铃薯、高山蔬菜、猕猴桃、肉牛等富硒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户持续增收,抓好知名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招商和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计划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0个、示范家庭农场50家、龙头企业5家,新建产业基地6万亩。
二是培育庭院经济。 制定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奖补政策,积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主选择产业、自主确定规模、自主经营管理的模式,大力发展“五小”庭院经济,即小畜牧、小种植、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贸,实现户均年增收2000元。同时,有效整合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资源,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扎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及时提供疫病防控、农资供应、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服务。
三是搭建创业平台。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优良环境,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项目,增加就业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致富。实现贫困村有特色优势产业,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村级集体经济,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创业。
四是实施旅游扶贫。 狠抓旅游扶贫示范创建、产品开发带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升级打造八台山—龙潭河“龙头景区”,不断完善红军公园AAAA级景区配套建设,科学推进黑宝山、烟霞山、鱼泉山等重点景区综合开发,打造推出“温泉养生、山地休闲、森林氧吧”精品旅游线路,结合乡村旅游扶贫配套发展农业产业,打响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
做好“引”字文章,宣传引导发挥“集中攻坚”群众力量
一是抓好宣传宣讲。 持续深入推进挎包宣讲,30多名市级领导、52名乡镇党委书记、120多名部门主要负责人、800多名基层理论宣讲员组建成千人挎包宣讲团队,创新设立“百姓茶馆”、“百家课堂”、“感恩讲堂”宣讲载体,有效融合“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宣传平台,采取集中宣讲和上门宣讲、田间地头宣讲、农家小院宣讲等方式,围绕医疗、教育、卫生、保障和民生等方面的惠民政策,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帮助树立感恩奋进理念。
二是抓好文化惠民。 紧扣“让文艺大旗在脱贫攻坚阵地上高高飘扬”主题,持续开展“故事颂脱贫、能人讲脱贫、光影纪脱贫、书画绘脱贫、荧屏传脱贫、文艺演脱贫”等文化助脱贫系列活动,举办万源市“奔康路上”文化惠民文艺巡演乡村行,开展“书画进万家·脱贫奔康”革命老区行活动,举行“脱贫奔康幸福家庭秀”主题摄影大赛、文化助脱贫书画展、“奔康杯”小品大赛等赛事。
三是抓好树典推优。 依托“四好村”创建、就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十大最美新村创建等活动,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文明乡风树立等美丽乡村系列评比活动;扎实抓好“最美家庭”、“星级农户”、“脱贫致富光荣户”等星级农户系列评比活动;创新开展“最美扶贫人”、“感动万源十大年度人物”等典型人物系列评比活动,激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动脱贫奔康。
做好“范”字文章,建设引领区凸显“集中攻坚”示范带动
一是坚持以点带面。 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依托“连成线、形成片、有看点、有亮点”的总体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统筹兼顾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围绕太平镇快活坪村、茶垭乡李家沟村等8个乡镇14个村,突出一轴一环线多节点连片建设,着力构建脱贫攻坚引领区建设新格局,惠及贫困群众3635人。
二是突出基础配套。 以“水相连、田成片、路相通”为目标,统筹推进引领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水利设施,持续推动土地整治,加大村道公路建设力度,强化“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突出管理民主和谐美,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约法三章”,建立农村“综治110”民生服务平台,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三是注重产村相融。 按照“一村一特色”思路,为每个村量身打造产业规划,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连片发展产业;坚持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农事体验、避暑观光等旅游业态;针对土地分散、产业基础较差的区域,持续引导贫困户庭院经济;探索推出“村集体+土地流转”“村集体+资产租赁”“村集体+生产服务组织”等9种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化增收。
做好“严”字文章,严督实查倒逼“集中攻坚”责任落实
一是持续推进“双评双赛”。 每月确定8-10个贫困村作为现场点,由市级帮扶联系领导、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市级部门负责人以及乡镇党委书记组成现场评议工作组,定期走村入户,以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标准为准绳,以“对标先进、查找不足、传递压力、改进工作”为目的,采取市级联系领导点评与乡镇互评“双评制”、督导检查与现场测评“双赛制”,从严问责追责排名末位乡镇和帮扶单位。
二是持续推进督导检查。 严格执行《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十条奖惩措施》,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全覆盖督查,倒逼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工作责任、扶持措施、资金项目落到实处,坚持问题导向,建立督查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问题彻底、见效。强化已脱贫户和退出贫困村的跟踪检查,督促“回头查”“回头帮”有效落实,确保脱贫不返贫。
三是持续推进整治行动。 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逗硬实施“133+1”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清源行动”,对违纪违规和工作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阳光廉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