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的权利该怎样摆脱“权力的游戏”
社评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李晓亮
优秀学生免试保送的权利,如何异化为暗箱操作的权力游戏?这背后的信息公开和权力运行监督,显然存在不小的问题。如果最基本最低限的教育公平不能保证,则保送政策侧重的效率方面,显然需要重新审视。
尽管教育部要求收紧保送生推荐名额,但全国保送生的总量仍然比较大。南方一所高校相关领导向记者透露,该校梳理总结10年保送生情况时发现,绝大多数保送生为厅局级官员的子女。(5月14日《北京晨报》)
如果我们承认,人的领悟能力有高低之别,学习进度有快慢之分,那么,从效率方面讲,假如学习任务是等量的,那么智力超群,特别优质的学生,可以不用以年龄设限。比如对小学生而言,假如三年就能保质保量修完六年学制,当然应该允许这些学生跳级进修。
这才是因人施教、人尽其才的科学人性的教学方法。这也是大学有“少年班”的原因。也如大学的学分制,只要能修满总学分,考查合格,提前毕业也应该允许。而在中学和大学之间的晋级之阶——高考,也有一项赋予这种优质学生的权利,就是面试保送。
在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的暂行规定》、《保送生录取政策》等制度依据里,保送政策,本意是对“一贯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自身学业成绩,在获得校方综合能力评定后,获得的一种奖励,也就是“免试直升”的权利。
这本是学生凭自身努力赢得的来之不易的权利。而且,享受这种权利的前置条件是,你在保送前,中学期间已经妥妥地证明了在学分绩点、能力素质、综合品质等各方面,已经具备升入继续大学深造的能力。换句话说,除非考试当天有不可控的因素,导致发挥特别失常,这些学生参加高考,考入大学乃至重点大学,也是十拿九稳的。
而新闻《保送生里猫腻多》里说,一些特殊群体将“保送生”渠道异化成为子女升学“捷径”的状况依然让人忧心忡忡。这里所谓“特殊群体”,其实就是副标题里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某高校保送生多为厅官子女 有官二代造假进重点大学”。
这确实不是个案了,早在前几年某地“保送舞弊”案曝光后,舆论就集中讨论过,某些地方保送实则沦为权贵游戏,当事中学、相关大学招生处和地方招办,三方都要打点,所以除了个别靠实力超群的保送生,不少保送者背景,非富即贵。甚至形成一条利益链,所以取消保送政策的呼声,终究抵不过链条上的既得利益群体。
在最近热播的关注子女教育热播剧《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学生家长,将择校上学找关系等某些现实教育弊病,演绎得淋漓尽致。这还只是择校,而非免试入学。所以,回到保送问题,优秀学生免试保送的考生权利,如何异化为暗箱操作的权力游戏?这背后的信息公开和权力运行监督,显然存在不小的问题。如果最基本最低限的教育公平不能保证,则保送政策侧重的效率方面,显然需要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