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衣警察送还手机被疑骗子 失主:为何不穿警服

25.01.2014  06:06

无论多冷的天儿,便衣为了随时抓捕,从来不戴手套,容易被擦伤。

去年12月,便衣总队反扒民警在地铁1号线四惠站抓获1名“抢门”扒窃女事主@杨瘦瘦 三星手机的扒窃嫌疑人,嫌疑人尾随事主上车瞬间从事主外衣兜内扒窃得手。

1月8日20时许,便衣总队民警在715路公交车珠江帝景车站附近抓获两男一女三名扒窃嫌疑人,为两名事主挽回苹果手机和钱包一个。

找回一个钱包、一个手机这样的小事,却是我们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虽然警服没有穿在我们身上,但一直穿在我们心上。”北京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总队对很多老百姓来说有些陌生,有些神秘。他们的面孔隐藏在大街小巷之中,在人流中抓捕行窃的不法分子,守护百姓的日常生活,像是隐形的保护神,虽然看不见,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关键词:船板马爷

小偷送外号 被抓也心服

便衣总队的民警老李今年已经42岁了,当了20多年的便衣民警。看起来有些瘦弱的他,穿着一身便服走在人群中丝毫不会引起身边人的注意。而在小偷们的心中,他却是传说中的“船板马爷”中的一名大将。

说起什么叫“船板马爷”,老李低下头嘿嘿一笑,说道:“马爷是小偷们给咱们便衣民警的称呼。这名字起源于一句老话:‘马王爷有三只眼,火眼金睛’,意思是我们能看穿他们的勾当。至于船板,是指位于崇文门地区的船板派出所。把抓获的小偷被送到船板派出所询问,是咱们便衣民警的老规矩。

老李说,在抓获行窃人员后经常会被问一句:“你们是哪儿的?”便衣民警们答一句:“船板的。”这时小偷就会老老实实地跟着走。“这就是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威信,小偷觉得自己栽在船板马爷手里也认了。

他总结,当便衣民警最关键的就是一双慧眼,能够将隐藏在人群之中的小偷找出来。“越是在人流集中的地方,越要有辨识目标的能力。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看一眼就要能认出小偷,看出他们的想法和下一步动作。有的小偷会问我,为什么能一眼看出他来。其实说白了就是靠经验,谁让我是马爷呢,咱有三只眼,第三只眼就是专门用来抓小偷的。

关键词:委屈

不能穿警服 容易被误解

小楠是一名年轻的便衣民警,虽然刚刚工作五年,但是已经开始带徒弟了。他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别看他们抓贼是神通的马王爷,但是面对普通市民的误解反而没了办法,只能忍受委屈。

我们平时工作是不能穿警服的,只能着便装。有些老百姓的防范意识特别高,看见我们不穿警服总认为我是行骗的不法分子。”小楠苦涩地给北京晨报记者讲述了一个例子,去年冬天的某天,他在双井商业区附近抓获了一名惯偷,在他的身上找到了一部当天上午偷盗的手机。“我经过两个小时好不容易找到了事主,和他联系上。他当时正在南四环的家中,我向他说明身份,问他是来取手机还是我给他送去。事主犹豫了很久,问了我很多次是不是警察之后,我们约定在双井见。

小楠说,当时是下午4点左右,他就在双井地铁站等着事主,但是一直到晚上6点半事主才到现场。“他找到我之后怀疑地看着我,我上前出示了证件,但是他还是不相信我。不肯跟我回到船板派出所作登记。

在之后的一小时内,事主一直以小楠没有穿着警服为由,拒绝上他的车一同去派出所。“他坚持要自己打的去但又不认路,我一直等着陪他打上车,到派出所时已经将近晚9点。”小楠说,直到派出所,这名事主还一直责怪他为什么不穿警服。“穿着警服怎么抓贼?我解释了他却不明白,其实我们的警服一直穿在心里。

关键词:技术活

抓贼讲火候 贴身紧跟随

便衣民警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的天职是抓贼”。但是没有人知道抓贼是一个多么艰辛危险的过程。执行一趟任务,很多时候就是跟着有行窃意图的嫌疑人几个小时,不吃不喝,连上厕所都算是奢侈。

民警老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抓贼是个技术活。“实施抓捕工作重要的就是讲究火候,小偷如果还没有成功偷窃我们就下手,那就是‘抓嫩’了。如果小偷已经将偷到的钱或者物转移了,消费了,那就是‘抓老’了。这个火候很重要,最好的时候就是小偷的手从事主的衣兜里掏出赃物的一瞬间,我将他抓个现行,这叫‘出壶攥’,是抓贼的最高境界。

这简单的几句话,却要民警们的日积月累才能轻松做到。而这都是用不吃不喝,甚至不眠不休练就的。老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便衣民警通常在车站上锁定一个可疑目标后,就会采取跟踪式的抓捕方式。“我们会不露痕迹地跟着他,不管他换乘多少辆车,我们都要实行贴身战术。几乎是零距离地贴近嫌疑人,如果他行窃就要在第一时间抓获他。但是这样一来,我们的生物钟完全是跟着别人走,饿了、渴了、想上洗手间都得忍着。

但是老李轻松地表示,在抓到贼的一瞬间他就像是20多岁的小伙子一样,顾不上吃喝,把之前的辛苦都忘了。“那种成就感足以消除一切辛苦。

关键词:走眼

凌晨蹲点 误抓发小广告团伙

别看便衣民警在抓小偷的时候神通广大,但是他们也有走眼的时候。但也只有在“走眼”后,才能练就他们的“火眼金睛”,成为真正的“马王爷”。

跟小楠同年参加工作的民警大魁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他虽然已经当师傅教徒弟了,但是仍有走眼的时候。“去年年底,我在三元桥地铁站里见到了两名行迹诡异的男子,他们在胸前背着两个空的双肩背包,在车厢里一直游荡。而且一行3人分两次上了同一辆列车。”大魁见状立即对三名男子进行了跟踪。三名男子在国贸站换乘1号线后,却一直站在站台没有上车。“我当时听见他们其中的一个人说:‘咱们今天别干了,有警察’。我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心想,这估计是个小团伙,明天一早来蹲点争取端掉他们。

在第二天早上,大魁叫上队友小楠等人,早上4点多就在地铁站蹲点,在5点多时见到了这3名男子。“他们还是背着双肩背,但是里面鼓鼓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3人快步进了地铁,分3趟列车乘坐。我们分头跟踪。上车之后,我跟踪的男子左顾右盼之后,迅速地打开包,将里面的小广告拿了出来,在座位上码放。”说到这里,大魁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走眼了,没想到他们是发小广告的。最后我们联系地铁的工作人员,交给他们处理了。

关键词:职业病

看见贼就得抓 不管上不上班

老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当他选择成为一名便衣民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注定是一名无名战士,即使做得再多再好,都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低调,隐形。不然小偷都记住你的名字,知道你的脸,我们还怎么抓贼啊。

老李说,他和队里的其他民警都有一种“职业病”,看着小偷就得抓,不管上班不上班。“大魁就是一个典型,常常在回家休息的路上捎带着手抓个小偷,送到船板派出所审查处理,休息的大半天又没有了。但是我们干便衣的都是这个毛病,看见贼就不能当没看见,必须给他抓了。不然自己浑身别扭。

对于一些人认为抓小偷的民警干的事情太小,不值得一说,老李坚决反对。“我们平时就是帮助市民抓小偷,找回丢失的钱包、证件、手机。虽然说起来的确是小事,但是对于每个丢东西的市民来说,就是一件大事。就说现在,手机丢了得造成多大的麻烦,通讯录里的电话没了,照片资料也丢失了,搁谁身上谁不得起急。

记者 张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