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入户消杀,细致稳妥不可少

11.05.2022  19:37

  来源:侠客岛

  这几天,一段防疫人员入户消杀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里,工作人员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家中喷洒消毒液体——布艺沙发、晾晒衣物反复喷洒,食物从冰箱中取出,地上水渍斑斑。有网友觉得不安:消毒液体中的化学物质会不会毁坏家中物品?衣服、大米、沙发、电视,可扛不住这一顿造啊。视频中,未见居民在场,或许是把钥匙交给防疫人员了。

  当地回应说,网传视频是根据防疫政策对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住所进行的终末消毒(传染源出院、转移、死亡而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工作人员称,消杀全程录音录像,按专家指导意见并结合消杀要求执行,事后为居民补偿了食品等消毒礼包。

  由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居住环境可能有存活的病毒,冰箱、衣帽间、洗手间内病毒存活时间较长,若不进行有效消毒,病毒将进一步扩散。

防疫人员进行消杀(图源:网络)

  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住家进行消毒,大家都赞同,但执行应当细致稳妥,不能无差别、粗糙化。毕竟是自己家,交出钥匙,解除防御,完全、彻底地把生活物品交给不熟悉的人,只能寄望于对方专业、自律。防疫人员当然是尽职守责的,但被消杀的是别人家,这么多消毒液体喷在衣物家私、电器书本上,若弄坏了该找谁说呢?万一像珍藏的书籍、字画这类物品弄坏了,赔食品礼包也没啥用啊。

  如何对阳性感染者生活居住的场所开展终末消毒工作?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疫源地消毒总则》指出,消毒顺序应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清洁房间内污染严重的场所,依次对门、地面、家具、墙壁等进行喷雾消毒;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做好空气消毒。对需集中消毒的污染衣服、床单等应收集在一起处理。此外还需将集中在现场消毒的物品消毒好后交还病人家,告知病人家属1小时后进行清洗处理等。

  一些地方也制定了消毒和评价规范,相关流程分3个阶段:

  消毒前,社区工作人员要与感染者和家属积极沟通,争取其对消毒的理解配合,了解屋内是否有特别的保护需求,居民可主动告知屋内对消毒剂敏感的物品或需保护的物品,便于消毒人员选取有针对性的消毒方法;消毒过程中,专业队伍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作业,做好消毒记录工作留档备查,专人全程监督并填写过程评价表;消毒完成后,还要在社区及时做好公示告知工作。

  这一套流程,较为稳妥规范,为的就是既能科学消杀,又打消居民心中不安。消杀是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但也不能一边保证身体安全、一边损坏了财物安全。

  比如,消杀时既然要拍视频留底,就应当把思想、解释、服务工作做到位,拍摄时说一下喷的是什么、为何不留死角地喷、对衣物等物品会不会有损害等。上门清洗空调的师傅尚且边干边说明每个步骤是要干啥,为了不让大伙儿误解,消杀工作不妨适当借鉴。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落实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

  移动互联时代,疫情相关信息牵动人心,消息传播得快,那些易引发争议误解、画面内容导致观者不适的信息必须慎重对待,否则再好的事儿,赢不来群众支持,也很难办好。倾注感情和同理心,时刻将群众路线挂在心上,相信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舆情。

  革命斗争年代,共产党人形成并发扬了做群众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良好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的就是打消群众顾虑、争取群众支持;上门板、买卖要公平,这种小事体现出优良作风,赢得了人心。再大的事也得分解成一件件小事,小事办不好,怎么让人相信大事一定能成?

  疫情防控是人民战争,更需要动员群众参与。医学上有句话:不要光盯着病,要看到病后面的人。防疫同样如此。基层工作千丝万缕、殊为不易,疫情消杀迫切紧急、不容有失。推进太急、动作过猛,是怕出闪失、怕留后患,但为人民服务,细致稳妥不可少。

  文/田获三狐

   相关报道:

   如何解除市民的“入户消毒”焦虑?多位专家给出这些建议(第一财经) 

  日前,一段某地防疫人员“入户消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消毒过程被质疑随意粗暴,引发不少人反感担忧。

  入户消毒是否会损坏贵重物品,有哪些针对性措施?在5月10日举办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回应称,开展入户消毒是整个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针对阳性感染者的入户消毒,由疾控部门制定消毒规范、评价规范,住建部门制定相关流程。

  而在10日晚间,上海在网上推出“新冠肺炎消毒和防护系列科普培训工具包”3.0版,其中,“病家终末消毒现场操作要点”视频对入户消毒的一些操作要点如消毒剂选用、作业流线、人员防护等作了详细说明。

  消毒剂需高效、安全

  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等曾于4月26日发布信息称,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疫点或终止传染状态后,对疫点进行的一次彻底消毒,目的是完全消灭病人所播散的、遗留在居室和各种物体上的存活的病原体,使疫点无害化。由于阳性感染者居所环境中可能有病毒的存活,冰箱冷藏室、冷冻室、衣帽间、洗手间等病毒存活的时间往往较长,如不进行有效的终末消毒,将有可能导致进入居所的人员感染并造成病毒传播扩散。

  科学消毒的关键一步,是需要使用高效、安全、适合场景的消毒剂。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第八版)》中就有关于消毒方法的规定: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喷雾消毒。

  阳性感染者住所应使用哪种消毒方式?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对阳性感染者住所进行消毒,通常需参考《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这一国家版本的标准。一方面,可根据病原体污染的消毒对象(物体表面、空气、污水、餐饮具、排泄物等)来确定不同的常用消毒剂,另一方面,还要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消毒产品。

  如何做到既高效又安全?卢洪洲表示,这意味着所选择的消毒剂应无毒、刺激性小、腐蚀性小,无“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基因突变)”等次生危害。比如二氧化氯就很好,高效且无副作用,“我注意到一些地方在入户消毒时使用了具有腐蚀性的消毒剂,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常用消毒剂比较,卢洪洲与团队编制)

  除了对消毒剂作出合理选择外,消毒的方式上需要注意什么?是否需要考虑“物传人”的相关风险?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曾在1月2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物品表面,病毒在物品表面不会增殖,在常温条件下病毒短时间内会降解失去感染活性。并且在不同的物品表面病毒存活的时间也有差异,在纸巾和印刷品等材料上存活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新冠病毒在物品上的存活时间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病毒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低温、潮湿、密闭和病毒浓度高的条件可能会延长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3月2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这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而在此前,对于“社区出现阳性感染者应如何处理”问题,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也曾回应,社区出现阳性感染者,应尽快对阳性感染者家庭环境尤其是其曾经接触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餐饮具洗干净后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物体表面可以擦拭消毒,地面可以拖拭消毒,毛巾等织物可以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电子产品等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湿巾擦拭消毒。如果市民担心消毒液对家具等有腐蚀性,建议可以在消毒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消毒方式需科学、合理

  针对前述网传视频,当地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后续回应称,“网传视频是根据当地防疫政策,对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住所进行终末消毒,消杀全程录音录像,按专家指导意见结合消杀要求执行,冰箱内物品按要求处置,事后已为居民补偿食品及消毒礼包。

  但市民对入户消毒的各种担忧和抗拒还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才能尽可能降低不恰当的入户消毒给住户带来的伤害?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副所长韩新表示,要突出入户消毒的科学、规范性,“专业消毒队伍应该要针对室内采用的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进行分类处理,罗列出相对敏感、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物品清单,并在入户消毒前和居民充分沟通。

  韩新认为,既要实现消毒的良好效果,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消毒对书籍、字画等贵重物品造成的影响,同时,在消毒过程中,要做好全程监督管理。

  卢洪洲也告诉记者,网络上提到的一些古籍、字画,包括床垫等,这些其实都可以不用进行消毒,因为病毒在这些物品上停留的时间不会很长。另外,如臭氧、紫外线灯这些虽然可以达到消毒效果,但国家标准中有规定,有人在环境中时不能使用。

  另有业内专家建议,现阶段,亟需对消杀人员进行科学培训,提升消杀的专业度。如果因消毒对居民的贵重物品造成损害,要依法赔偿。同时,让居民“交钥匙”可能也要更谨慎,可以考虑让居民用符合规范的消毒剂自行在家消毒并录像为证。对于需要离家前往方舱集中隔离的人员,应建议其在离家前开窗通风。对于提前出舱返家的人员,应考虑入户消毒。

  韩新表示,目前,上海已推出“新冠肺炎消毒和防护系列科普培训工具包”3.0版,这些科普和培训的内容翔实,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且可操作性强,所采用的音频、视频等形式也有利于掌握,“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家庭指导手册40问、新冠疫情期间的居家预防性消毒(视频)等,这些对于提升家庭自我防护能力都很有帮助。

点击进入专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