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观察| 5位外国总领事眼中的成都: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
成都是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是一座国际范儿十足的城市。外国人眼中的成都什么样?最吸引他们的又是什么?请看《中国日报》上外国领事官员的现身说法↓↓
身在成都,却有了家的感觉
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 郭南希
我至今还记得那一刻:身在成都,却有了家的感觉。
2013年8月,夏日炎炎,我和家人刚到成都不久。我两个孩子,一个叫费恩,11岁,一个叫尼芙,9岁,都喜欢跳长绳。一天傍晚,我们全家带上3米长的绳子,在附近的公园里找了一块不错的空地就开始玩儿了起来。两个人摇绳,两个人跳,轮着来。
这很快就吸引了不少纳凉的人来看稀奇:一家子老外在跳长绳——绳子用的还是小学玩儿的那种。
有个跟我女儿一般大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靠了过来。女儿尼芙虽然那时还不会讲中文,但还是招手请她一起跳。于是两个小姑娘就一块儿玩儿了起来。
不久,小姑娘的父母也加了进来。观众也越来越多。再接着,大伙就都挤着来跳,有个老奶奶都来了。
就这么件小事,大家一起跳,一起笑,让我意识到成都人和澳大利亚人是一样的。努力工作,不忘休闲,珍惜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成都人和澳大利亚人一样,爱笑,不喜欢一本正经。这应该是我们全家都愿意把成都当成家的原因。
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个。成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之深出乎我的意料。作为总领事,我每天都深有体会。中国南方的许多城市人口都与日俱增,这些城市的许多住宅是由澳大利亚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澳大利亚的一家大银行落户成都,聘用了好几百个学金融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家澳大利亚的物流公司在成都建了仓库,为这一地区的电子商务提供服务。
这种关系早已超出了商业领域。成都一家医院采用了澳大利亚技术来恢复失聪儿童听力;城西的一所大学开设了澳大利亚历史和文学课程;澳大利亚当代演奏家和作曲家和四川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家一道共谱新曲;澳大利亚的大厨们也将新鲜优质的农产品带进了成都的餐饮饭店。
就像在公园里玩跳绳一样,成都人和澳大利亚人都喜欢参与。加强中澳两国关系需要我们勇于尝试,体验新事物,结交新朋友。如果下次我们在公园跳绳的时候你也刚好在场,别不好意思,一起来吧!
第一眼就爱上这座城市
波兰驻成都总领事 卡夏
2014年10月,我随波兰外交部来成都考察领馆选址,当时我第一眼就爱上了成都这座城市。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里将很快成为我未来4年的家。
现在我生活在成都,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波兰领馆开馆事宜,这一点都不简单,完全不像我在华沙时想象的那样。我在这里忙而快乐着,每天见新鲜的面孔,也遭遇各种文化冲突,品尝各种成都美食。
最近,我开始在成都自己开车出行,这令我非常兴奋。几个月前当我刚到成都的时候,我很担心我不会讲中文会遇到麻烦。可是事实证明并没有。我发现很多成都人英语讲得很好,只是很多时候他们不好意思开口讲而已。我想说,尽管你不能讲出威廉王子或凯特王妃那种标准的英语,只要你愿意尝试开口说,我们仍然爱你们。现在我也在学习中文,努力尝试用中文跟当地人交流,尽管很多时候挣扎一番,到最后我还是得请朋友帮忙翻译。但是,我非常盼望有一天我可以自如地与街头小贩、地铁里的乘客、超市售货员用中文交流。我希望这一天会早点来到。
你要问我喜欢成都什么?
我想说我喜欢成都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喜欢这里的人们,喜欢成都的美食,喜欢这里不太寒冷的冬天,四季常青的植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可爱的大熊猫,便捷的地铁交通,城市快速的发展,以及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态度。
对成都还有一样我特别期待,就是农历春节看舞龙舞狮表演。
最后,在结束之际,我想说说我对未来几年在成都的规划。我希望更多的波兰公司与成都当地企业建立贸易联系,甚至来成都开设分公司。我希望增加成都人民对波兰的了解,吸引更多的市民来波兰旅游。
我希望完成在成都的4年任期后,能再写一篇《我在成都的成功故事》与大家分享。
最爱水煮鱼和水煮肉片
新西兰驻成都总领事 孔思达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5年,但第一次来四川是在2000年,那时我在北京工作。作为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的年轻外交官,我当时负责新西兰政府在中国西部的援助项目,包括康定的包虫病防治项目。
2000年和2001年,我多次来成都,与当地官员探讨包虫病的防治问题。有一次我陪同当时的新西兰驻华大使出席了新西兰农业早期投资项目开幕式,该项目就在成都周边地区。
我记得有一次出去喝茶,周围很是热闹,我到现在都记得特别清楚。这也是我在成都暖和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
2004年,我第二次来北京任职的时候刚结婚。我的太太是泰国人,才来北京特别想念家乡的味道。为了哄她开心,我开始带她去川菜馆,她特别喜欢,我们那时候也从没想过会到四川生活。
我们之前从没点过水煮鱼和水煮肉片。我认识这些字,所以我给我太太解释说这个菜从字面看来应该是白味的,后来我们尝到这两个菜后才发现我们错过了真正的美味!现在我的最爱就是水煮鱼和水煮肉片。
2014年9月,我们全家开始在成都生活。新西兰总领事馆在成都建立,我能作为首任总领事在成都生活和工作倍感荣幸。
2015年,我开始了我的发现四川之旅。在攀枝花,我发现你可以尽情享受美丽的蓝天白云,即使是在隆冬季节;在自贡,我发现盐不一定源于海水,自贡盐矿的创新技术让我大吃一惊;我还去青城后山爬山,去西昌邛海散步。这些都让我想起了新西兰。当然我还发现了很多很多川菜,越辣越好吃!
来到成都后,我才真正了解四川与新西兰的深厚友谊,事实上我并不是“拓荒者”。我的任务是加强双边长达30多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四川与新西兰的合作领域广阔,包括商贸、投资、教育、科技、音乐、文化、航空、农业和旅游等。看到双方各领域合作向更广更深方向发展,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在四川最大的发现是四川人,他们和新西兰人很像。我们都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懂得享受物质和精神生活,喜欢旅行和感受。四川人和新西兰人一样,非常友好、热情。举个例子:每次我在成都的公园里跑步,其他人都会对我挥手、打招呼,就像在新西兰一样。
我非常期待2016年我可以继续发现四川的美,感受成都人民的友好。
谁抗拒得了四川美食的诱惑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 洪婷娜
我并不居住在成都,却经常访问成都。每次来访,都有到家的感觉。
我已记不清楚首次来到成都是在何时(大概是在20多年以前,在我前往峨眉山的途中,曾在成都停留)。诚然,今天的成都和我记忆中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成都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城市保留了轻松的茶馆文化,热忱欢迎人们来访。成都骄傲地向世人展示其古老的一面,同时也在吸收世界能带给它的一切。
多年以后(在我继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的2013年),我再次到访成都。我负责英国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交流,促成了卡梅伦首相访蓉。2013年12月,成都的经济发展和致力于打造一个理想的投资商务目的地所做出的努力,令陪同卡梅伦首相到访的大臣和商务考察团成员印象深刻。
卡梅伦首相访蓉的日程安排兼顾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到访杜甫草堂,漫步锦里古街,访问现代住宅区,还在小学打了几局乒乓球。
成都最新的零售中心太古里露天咖啡屋是最为悠然自在的品茶之地。太古里零售业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文化场所之一。
英国的专门技术在古庙文化遗产保护和整修中得到了体现,融入了一百多年以前的院落元素的现代酒店设计也展现了英国的理念。卡梅伦首相到访之时,太古里还在兴建之中。英国首席大臣乔治·奥斯本于2015年10月来成都访问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在太古里商业街区漫步。英国的文化在成都新建的学校中也得到了体现。2015年9月建立的马莱文学院把150多年历史的英国寄宿学校传统带到了成都。作为英国驻重庆总领事,加强成都与英国联系,助推在贸易与投资、教育、科技、创新等领域全方位合作是我工作的重心。这也让我有理由更为频繁地访问成都。
参与“做你自己”活动的知名专家与我在太古里进行了分组讨论。来自不同行业的4位成功女性和英国著名制造商联合利华的一位男士代表,与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一起分享职业规划和心得体会,激励她们追求理想,跟随激情,勇敢做自己。
成都可以给予游客很多东西:最棒的中国餐厅(谁抗拒得了四川美食的诱惑?),休闲的茶馆,咖啡屋,公园,寺庙,熊猫,还有越来越多的商店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这就是我一直在助推英航伦敦-成都直航的原因,因为这里是开启中国之旅的首选之地。
在我眼里,成都别具一格
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雅各布
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外交部受训时,有传言说以色列将在中国西部新开一家领事馆。当传言变成现实,我被任命为以色列驻成都总领事馆首任副总领事。我知道自己获得了一次良机——设立一家新的领事馆,成为以色列官方在中国西南地区首批代表中的一员。这一地区可说是当下中国最有趣的地方。
作为以色列政府在蓉代表,在这座城市生活和工作,我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两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职业方面,中以两国相互吸引,两国人民彼此高度关注,领事馆有责任在两大古老文明间搭建一座桥梁。
领事馆的另一个任务是使两国间的互访便利化,并延长访问时间。为此,成都领事馆设立了签证处。目前,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的居民可在成都获得赴以签证。
在个人生活方面,有一个来华学习陌生文化的老外的故事广为人知,我的经历和他很相似。
尽管六年前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也能说一些中文,中国和成都却总是让我意外,令我称奇。
我有幸到过中国很多城市,也在很多城市生活过。在我眼里,成都别具一格。
成都在发展。我高兴地看到这座城市面临的重大转变:从一座发展中城市到具有重大地区影响力的特大都市,从二线城市到中国第四大中心城市,从除了本地人和好奇的游客之外鲜为人知的地方到一座拥有13国领事馆(编者注:截至目前,成都获批领馆数为15个)和一群活跃的外国人的城市。我不禁将自己也视作这转变的一部分。来蓉一年半,我明白,这座城市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我将在心里永远给成都保留一个特别的位置。
正如一句名言:“少不入川,老不离蜀。”我在年少时来蓉,也许有一天,我会不忍离去。我得小心。
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