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导向寻找“精准扶贫”突破点
4月24日,“经济新常态下扶贫产业政策及实践论坛”在中央党校育园楼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央党校报刊社、理论网、中国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央党校、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中央党校进修部、培训部学员代表,西藏班学员代表,金融机构和企业家代表100余人参加了论坛。
首先大家对精准扶贫的精准定位问题发表了看法,与会专家指出,扶谁的贫、谁来扶贫、怎么扶贫,是精准扶贫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三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精准识别、动态监管等方式方法,对扶贫对象精准定位;通过政府引导,调动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怎么扶贫就是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在这方面要重视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功能的转变,要从制度设计上解决好资源分散、“九龙治贫”的问题,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针对边疆地区的扶贫问题,参加论坛的学员代表认为,边疆地区的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关键环节,要重点突出基础设施,把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加快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突出产业就业,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活干、能挣钱、早脱贫;突出公共服务,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突出组织建设,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派思想好、能力强、作风正、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对于西部地区的扶贫问题,县委书记班学员代表在发言中举例说,习近平总书记曾重温老一代革命家习仲勋1985年对毕节扶贫的批示,并指出,毕节曾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那里的发展变化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如今,恒大集团已经计划对毕节地区的大方县三年内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在农业生产结构问题上,参加论坛的企业家代表认为,建设高效环保、综合设施配套的农业循环产业链是农业革命的必由之路。几十年来,农业生产结构从传统分散农业发展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这个改变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改变入手,在现有结构内,根据国家现有政策,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通过土地流转,逐渐向现代化循环农业方向发展,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特色农业。
关于政策性金融扶贫问题,农发行项目负责人介绍,2015年6月,农发行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成立了扶贫金融事业部,按照“政策支撑、专项管理、单独核算、保本经营、服务和社会效益良好”的原则,全面加强政策性金融扶贫工作,这在我国金融扶贫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政策性金融脱贫提供了新思路,政策性金融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支撑,必须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不断提高政策性金融扶贫的质量和效果。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本次论坛以问题为导向,跨界融合、精准发力,发言没有套话空话,会风务实高效,找准了扶贫的问题点、症结点、突破点,实现了产业、金融、互联网、政府、企业家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精准对接,使中央政策一直走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中央党校学员代表对论坛表现出极大兴趣,希望以后要经常开展这样的论坛,为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
中央党校报刊社总编辑钟国兴、中国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宏超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钟国兴总编辑和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杨英杰分别主持论坛。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夏涛,中央党校第58期西藏班学员汤大锋,贵州省大方县委书记张瀚时,欣禾农业公司董事长侯三群,中央党校进修部副主任郝全洪、正局级组织员牛卫国、副局级组织员王迎雪,培训部西藏班班主任张伟等参加论坛。论坛嘉宾、西藏班学员及企业家代表还围绕扶贫产业开发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了对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