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谈双管齐下治雾霾:从法律和政策两层面入手

07.03.2014  19:35

   代表委员心声:双管齐下治雾霾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张清俐

   【核心提示】 在今年的“两会”上,雾霾治理无疑是高频词汇之一,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建议,防霾治霾应从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入手。

   立法与施策:双管齐下治雾霾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

  在今年的“两会”上,雾霾治理无疑是高频词汇之一,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建议,防霾治霾应从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入手。

  刘晓静建议,全国人大应尽快对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统一修订,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涉及环境保护的单项法律法规整合为一部《环境保护法》,并将其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而使我国环境执法工作者有法可依,这将为我国今后的雾霾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刘晓静告诉记者,修订相关环保法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解决重实体轻程序、重污染防治轻自然保护的问题;二是提高环境立法质量,克服立法重点选择失当、部门立法色彩浓重、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三是将一些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补偿等纳入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中;四是把细微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范围。

  同时,刘晓静表示,在统一的环境保护法一时难以出台的当下,不妨先行出台政策,为环境保护法律的出台争取时间。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必须遵循严格且专业性很强的程序;而政策可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较为迅速的反应和调整,其程序性约束不像法律那样严格和专业化。”刘晓静说,治理雾霾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可由国家先制定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确立基本要求,而后不同地区根据各地产业结构特点、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特殊性及污染形成原因等,出台相应的地方政策加以应对。

  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访全国政协委员、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看来,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即要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娄源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以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为例,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求学机会不均等、 学生就业受歧视三个方面。”娄源功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是国家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一项举措,不是高校划分等级的依据,更不应成为求职者的准入限制。归根结底,要消除这类身份“标签”引发的歧视,还需从解决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等源头问题入手。

  “促进教育公平,就应该在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娄源功在此次政协会议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发展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中西部等经济后发省区高校自身的不懈努力。只有上下结合,形成良性互动,方可推动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并由此促进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