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北京公交地铁补贴变暗补为明补
法制晚报讯(记者 武文娟) 公交地铁票价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对调整标准及周期等建立良性机制?对于特殊群体的保障,应不应该“暗补变明补”?调整的幅度多少合适?
7月3日到7月20日,本市公共交通票价改革面向全体市民征集建议。近日,市发改委、交通委等主管部门有关人员来到市人大,专门听取人大代表对于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人大代表们针对公交地铁票价改革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多因素考量调价目的
“公共交通票价改革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本次改革为什么进行?”代表们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除了普遍认为目前的票价水平较低外,大家认为应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使投入公共交通的资金更加科学合理使用。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公室副主任张寿全表示:“这次票价改革的重点应是实现定价机制的市场化转变,推动资源利用从低效向高效转变,交通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服务水平从低质向高质转变。”
在地铁一线工作30年的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四分公司昌平线西二旗站区长李文杰代表表示,地铁建设、后期维护、运营服务管理和安全服务水平提升,所需的费用都是巨大的。如果在公共交通票价改革的同时,对公交的投入更多用到加快建设速度、提高运转效率和安全性上,这对公交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公共交通票价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让市场决定和调节资源,促进公交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整公交合理结构,促进城市合理布局。”北京英特莱技术公司董事长刘学锋代表说。
建立动态调价机制
针对票价调整的依据、票价调整周期等问题,多位代表建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建岳代表提出,希望借此次调整票价契机,本市形成针对公共交通调价的良性机制。
具体包括制定合理的调价周期,票价调整的依据是否与收入增长率、GDP、油价等因素相关,在满足一定的条件后依法依规启动票价调整。
海淀区建筑业协会会长兼秘书长段淑珍代表建议,长期实行低票价不可持续,应建立票价动态调整的机制,便于公共交通良性发展。
里程收费还是单一票制?
公共交通票价改革是应该继续维持“单一票制”,还是“按里程计费”,不同的代表有着不同的看法。
作为交通行业的专家,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海涛代表认为,单一票制在管理上相对简单,按里程计费则更科学精确,但是会在管理上给软硬件带来很大挑战,权衡利弊,还是单一票制更合适。
卫爱民代表则支持按里程计费。“多坐多收钱,少坐少掏钱,这是一种较为公平的选择。按里程计费,意味着所使用的公共资源多,就需要多花钱,对于其他乘客来说也更公平。”这一看法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代表和朱建岳等多位代表的赞同。
票价涨幅是大还是小?
多数人大代表建议公共交通票价合理上涨。
周海涛代表通过测算建议,票价调整要以公众负担水平为标准,建议在2007年负担水平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也就是“小幅上涨”,应该翻一倍即4元左右。
特殊群体保障
暗补变明补
围绕着公共交通票价改革,对于老人、学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补贴,“暗补变明补”成为几位人大代表口中共同的关键词。
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建岳代表建议,未来针对特殊人群的专项补贴要精确、有效,比如说可以实行实名制,同时针对特殊人群“定向补贴”。
(原标题:公交地铁调票价 设动态机制)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