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政策补贴“解渴”通航企业 多数企业仍在“烧钱”

11.12.2013  15:46

2011年10月,山东通航企业制造的小型飞机在齐鲁环飞中停靠临沂机场。快速成长的山东通航企业,也将从民航局的6亿补贴中获益。(资料片)本报记者 张中 摄

日前,民航局对79家通用航空企业补贴2.1亿元,这是政策年内第二次对通航企业进行补贴。加上5月的3.9亿元,民航局对通航企业累计补贴金额已达到6亿元,山东四家通航企业也将获益近两千万。尽管补贴额度巨大,但专家称,多数通航企业目前仍未能实现盈利,生存还主要依赖补贴,整个行业尚未形成明晰、稳定的盈利模式。

本报记者 廖雯颖

通航企业一年获两次补贴

日前,民航局公布了一份2014年通用航空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的公示,79家通用航空企业可获得政策补贴2.1亿元。山东有四家企业获得补贴,总额接近两千万元,分别是山东通用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山东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山东高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其中青岛直升机航空有限公司占据多半,补贴金额为1151万元。

距离上一次补贴刚过去半年。今年5月,民航局首次对通航企业进行补贴,65家企业获得了总额为3.9亿元的补贴。加上首批补贴,年内通用航空共获得了6亿元的补贴。

根据2012年底民航局会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今后每年国家都将从民航发展基金中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支持通航企业开展通航作业、飞行员培训以及完善通航设施设备等。企业每年可申报一次,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作业合同、飞行员培训合同等,由民航局审核后,依据通航企业相关生产统计数据及飞行员执照培训情况,分别给予作业补贴和执照补贴。

一年补贴两次,总额6亿,这对于整个通航行业起到很大的鼓励和扶持作用,我们已经期待很久了。”山东齐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负责人孟晓东认为,两次补贴意味着国家对于通航的扶持政策已经落向实处,并将持续发力,这一点让通航企业很振奋。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通航企业来说,补贴也能一定程度上“解渴”。孟晓东还提到,从飞行补贴内容上也能看出国家扶持通航企业的方向。抢险救灾、农林作业的补贴力度最大。以获补贴最多的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为例,第一次获补贴4928万元,第二次获2777万元。

多数通航企业还在“烧钱

三十年前,谁能想到家家开小汽车?时代变了,经济水平发展上去了,如今大批不差钱的人想开私人飞机,企业家想坐公务机‘打飞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农林飞机和抢险救灾飞机。”孟晓东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通用航空有着巨大的需求,公务航空、私人航空、紧急救援、工业航空和农林航空都存在巨大增长潜力。然而,过去由于低空空域军方管制,飞行管理体系严格,加上通用航空器制造和机场建设落后,飞行员短缺,运营配套服务落后,我国通用航空行业一直裹足不前。直到2010年国家试点低空空域改革,并将“通用航空规模快速扩大”列入民航“十二五”发展重要目标,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新兴增长点,通用航空才在最近两三年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预计未来十年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撬动上下游产业千亿聚宝盆。

虽然行业潜力巨大,通航企业盈利形势目前却并不明朗,前期发展遇到不少波折,更让通航企业难以轻松起飞。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通航企业至今还没有真正开始盈利,预测至少还需要几年的培养期,故企业对于国家出台专项扶植基金的呼声也不断升高。

一开始都没盈利,就是烧钱,等着挺过去。”孟晓东说,资金是最大的问题。公司前期注册资金2000万,买飞机、培训驾驶员各项费用加起来,这两年又投入了两三千万。孟晓东坦言,公司成立三年多了,一直在投入,还没有见收益。他们的情况并非特例,一家航空公司的运转,动辄就要上百万、上千万的投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短期内难以盈利。现阶段如果国家不补贴的话,大量通航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目前根据机型大小,补贴不等,载重2吨以下的小飞机一般每小时可获补贴1500元,大飞机则能翻一番。国家补贴一部分,企业再通过客户收费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收回成本,让通航企业度过最初投入期。

行业发展还需统一规范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尽管市场前景广阔,目前通航发展存在结构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企业实力不均衡、空域开放不足,另外还有基础设施落后和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虽然都在说低空是有待开垦的沃土,说通航是‘带跑道的房地产’,许多地方和个人都在投资上项目,但不少进入者都是抱着试水和抢占地盘的心态,行业缺乏规范。”这位业内人士指出。

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曹允春表示,全国各地争建“航空城”,体现了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但如果任由各地发展航空产业,国家不去协调统筹,很难说今后航空产业尤其是各地新的产业园不会出现重复建设。民航专家綦琦分析称,整个行业未形成明晰、稳定的盈利模式,所以尽管利好政策不断、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仍旧不能说中国的通航已顺利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