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搭建人文研究平台,内聚外联推进社科繁荣发展
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处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心工作,服务大局,通过认真组织动员,全面发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不断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人文社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和长足的发展。2016年9月8日,四川省社科联官网以“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社科工作成果丰硕”为题对学校社科工作开展进行了重点报道。
一、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优势,凸显学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水平。
学科科研成果是学校最具有整合性与影响力的工程,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是学校各项工作中起带头作用的关键环节。2016年,西南科技大学进一步整合人文社科研究力量,加大人力财力支持力度,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和优秀成果评奖申报上实现新的突破。
1、认真组织学校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学校共8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获得立项数量继续在四川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2016年学校各级项目新立项390项,同比2015年增长4%;立项总经费967.30万元,同比2015年增长39%;2016年总计到校经费706.46万元,同比2015年增长47.14%。
学校2016年度共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5项, 8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其中一般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西部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立项数量继续在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申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7项,立项3项;积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项目;国家旅游局、国家民委、国家语委、教育部体育专项项目、四川省“十三五”规划项目、四川省社科联发布的各类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各研究中心(基地)项目、绵阳市2016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申报;完成四川省、绵阳市政务调研课题申报,四川省2016年度政务调研课题立项3项。完成绵阳市涪城区社科联2016年社科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
2、认真组织学校申报2016年四川省、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学校获得成果初评推荐指标数量在全省高校中位居前列,为提高学校高级别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率起到了良好作用。2016年学校获得绵阳市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为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4项奖,获奖项数全市第一。
2016年,完成各类科研成果410项,提交教育部及省市政府咨询报告49篇。本年度出版学术专著20部;发表各级学术论文390篇,其中,发表国外期刊论文、重要核心期刊论文55篇,核心期刊论文122篇,国际学术会议、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32篇、一般公开期刊论文181篇。本年度提交教育部咨询报告9篇,完成省政研室调研课题研究报告3篇,其中1篇结项等级为优秀。完成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题报告15篇,其中3篇结项等级为优秀。完成绵阳市2016年规划项目结题报告22篇,其中有5篇结项等级为优秀。
学校2016年度共申报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90项,其中,学校共获得3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初评推荐指标。学校2016年度共申报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06项,其中,学校共获得130项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初评推荐指标。学校获得成果初评推荐指标数量在全省高校中位居前列,为提高学校高级别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率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搭建研究基地平台,内聚外联,提升学校人文社科竞争实力。
研究基地建设是学校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十分重要的载体,通过加强研究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汇聚学科人才,而且能够大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对外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1、认真组织申报2016年第六批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学校申报的“四川历史文化故事普及基地”获得批准,全省共5家高校获得批准,为繁荣和发展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2、认真组织加强学校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战略合作,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盐亭县人民政府签署“嫘祖文化研究所”共建协议。学校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译中心”。
3、认真组织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中心参加2016年省社科联评估工作,完成了自评估材料上报。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和研究基地的建设。
三、办好西南科技大学学报,扩展学校学报期刊学术影响力。
加强学报学术质量,设置特色栏目以展示学校的学术特长,使其最大程度地助推学报学术影响力。据统计数据显示,学校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往年相比有相当大提升。
1、2016年学校《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荣获第三届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荣誉称号,荣获绵阳市2016年度优秀期刊。
2、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尽快产出一批高水平科研学术成果,汇编形成相关决策报告,学校积极争取创办《四川军民融合对策研究》期刊,2016年8月申报获得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
四、加强人文社科智库和高水平团队建设,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知识创新和学术创新上,更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科学地回答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学校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动力源泉。发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学科优势,拿出有针对性、有分量的研究报告和对策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切实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1、2016年学校拉美研究智库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绩走在了国内前列。
2、2016年学校共申报四川新型智库9个。学校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首批来源智库。学校社科教师牵头完成《四川军民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研究》、《幸福绵阳建设指标体系与路径研究》、《人文美优化提升在“美丽绵阳”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四川省、绵阳市政务调研课题,推出一批服务四川省、绵阳发展的前瞻性、对策性和应用性研究报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加强现有高水平团队建设的同时,2016年积极组织申报10个新一轮的四川省人文社科高水平团队。
3、认真组织学校社科联工作,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社科普及活动;积极为地方政府献言献策,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社科院联合于2014年6月启动了《长征路线(四川段)文化资源研究》绵阳卷编撰工作,学校社科教师负责撰写“长征路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革新”、“发展长征文化具体对策”和“长征文化助推绵阳发展”,绵阳卷2016年10月正式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学校社科联积极组织社科教师负责撰写绵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由绵阳市社科联、江油市社科联主办“中国科技城•智库论坛”——红色文化和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江油市青林口古镇举行,学校社科教师参加研讨会,以青林口为切入点,就绵阳市如何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红色文化和传统村落,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记住乡愁,科学地开发红色旅游、村落旅游,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积极建言献策。由光明日报社、四川省社科联、省社科院主办“红色场馆社会教育理论与实践” 会议在北川举行,主题是“重温辉煌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拓展教育功能”,学校社科教师文章入选会议《论文集萃》。2016年牵头主办“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治理”、“网络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等大型学术会议,在多个学科领域和社会提升了学校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社科联荣获2016年度绵阳市先进社科联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