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西部海外人才科技合作论坛上,与会者直言——引才政策呼唤“2.0版”
十月二十日,首届中国西部海外人才科技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海外知名院士就创新驱动发展话题对话交流。本报记者吴传明摄
首届中国西部海外人才科技合作论坛上,专家们就“创新创业·筑梦西部”展开热烈讨论。 本报记者 吴传明 摄
“中国已经进入海外人才最好的历史时期”,10月20日,首届中国西部海外人才科技合作论坛上,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的发言,让现场一片振奋:2013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达到35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出国留学人员。“这意味着数量前所未有的人才宝库。”
而与此同时,IBM全球副总裁的提问,又让全场“镇定”了下来——“对于这些人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不光是中国,也不光是四川的竞争,四川靠什么能获胜?”
□本报记者 刘淼淼
引什么才:谁能把“披萨饼”卖到全世界
引才,是历届海科会不变的主题。随着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特别是高端成长型产业蓬勃兴起,加上众多川企踊跃“走出去”,四川对人才需求越发多元化。“引什么才”,成为会场热议的话题之一。
一个披萨饼,在意大利只是普通的家庭食品,但美国却把它卖到了全世界,为什么?答案是,美国有优秀的营销人才和战略人才。“海科会”上,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赵涛用生动的例子引出一个观点:对人才的定义需要放宽。“人才是流动的金块,不仅包括科技人才,还包括营销人才、战略人才、管理人才等等。”赵涛说,观察美国企业的人才储备情况,会发现人才种类很多,四川在引才时也应考虑人才种类。
美国百人会成员、前思科副总裁陈五福谈到一个现象:过去几年来,中国很多公司在美国上市时频频“碰壁”,遭遇公司治理不透明等多种质疑。他认为,这暴露出发展中国家在公司治理上缺乏经验的问题,而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市场人才、管理人才。“要持续发展必须制定人才战略。”IBM全球副总裁吴宝淳建议,四川在引才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经济区的经验教训,制定好目标和战略。
如何引才:从申请报批到“三顾茅庐”
确定了多元化的引才目标,引才的手段、模式也要同步升级换代。“四川的人才引进政策有必要提升到2.0版!”曾多次参加海科会的玉山科技协会顾问、美国百人会理事曾宪章直言。
他谈到,过去,四川引进人才的方式是制定各种奖励政策,让人才上门申请。如今,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高层次领军人才来川带动产业发展。“这些全球顶尖的人才,怎么可能到这里来申请报批?”
在他看来,引才“2.0”版,即将人才引进由被动的申请审批,变为主动的调研礼聘,“针对几大产业深入调研后,学习刘备‘三顾茅庐’,更容易找到领军人才。”
同时,曾宪章提出,政府只是搭建一个让高端人才和需求企业见面的平台,剩下的渠道建立工作应由企业自己去做。
赵涛则认为,引才不外乎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而对一流人才来说,待遇永远不是第一位的,他们最关注的是事业、环境。”他强调,引才不要只谈待遇,而要拿出具体的产业和项目,进行细致对接,让人才知道能在四川大展拳脚,实现自身价值,才有吸引力。
引才之外:原始创新要坐得住“冷板凳”
在与会的众多海外专家看来,四川大力引才固然重要,但培养原始创新能力,才是根本和长远之计。“没有原始创新走不远,不仅要重视引进海外人才,同时还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说,要鼓励大学老师、研究生等群体开展创新活动,把四川变成创新的热土。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周松年是著名的云计算专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开始从事分布式系统研究,可谓数据领域开展原始创新的先驱。
回顾当年的选择,他感慨:“原始创新的核心点,就是能够看到将来的趋势,在市场和机遇出现之前能够甘于寂寞,长期努力。”在他看来,尽管“云计算”这个概念近年来才火起来,但技术积累已长达二三十年。由此,他指出,“中国从跟踪式创新到原始式创新,思想、心态、方式一定要变化。”
谈到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校长孙仁分享了该校经验——博士生每周上课不超过10小时,学校不以传授知识为主,鼓励他们创造。他呼吁给学校更多自由设置课程,给人才更多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