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专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陈光志

28.10.2015  19:21
  在中共四川省委履职多年的陈光志,和人大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仅因为他长期联系人大,而且还是三届省人大代表。他的手提包里,总是放着一些与人大有关的书籍,“只要有空,就要拿出来读读,让自己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不断强化自己的人大意识。”   陈光志到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后,庚即投身民主法制建设一线,奋力克难、开拓创新,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金秋收获时节,笔者来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走访了陈光志。   笔者:怎样准确把握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陈光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时代发展新趋势、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四川省委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立足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作出的关于我省省情的“六个基本判断”,确立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省工作主题,提出的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明确的推进“两个跨越”奋斗目标,以及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作出的一系列决定,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作总的格局,这对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任务。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要紧紧把握推进“四个全面”进程这一重大战略布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认真依法行使职权、更好服务中心大局,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发挥积极作用,作出应有贡献。   笔者:怎样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   陈光志: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当前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以政治思维、辩证思维和法治思维,不断深化人大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处理好第一要务与根本任务的关系、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法治保障的关系和处理好创新发展与继承完善的关系。   笔者:怎样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陈光志:人大工作讲党性,是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四川省各级人大,必须始终确保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都要有利于保证省委领导全省人民全面实施的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推动中央和四川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必须通过依法履职,善于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大工作讲人民性,是由我们国家的国体所决定的,是由人大作为人民代表机关的性质所决定的。在人大工作中,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使人大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要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社会主义中国,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总书记的论述,充分阐明了党性与人民性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因此,我们在人大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绝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笔者:怎样处理好第一要务与根本任务的关系?   陈光志: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无论是“五位一体”还是“四个全面”,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当然这个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展不仅是党委政府的第一要务,也是人大的第一要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当年叶剑英委员长就鲜明提出过,人大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一要务与根本任务并不矛盾,根本任务是为第一要务服务的。虽然人大不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但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发展营造法治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上,要坚持人大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民主法治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通过立法、决定重大事项、监督等工作,使法治四川建设成为全省人民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推动从法治层面建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省“两个跨越”保驾护航。   笔者:怎样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法治保障的关系?   陈光志: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总体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手段的创新,必将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制度框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依法推进。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对现行的一些法律制度进行突破,而保证改革健康发展,又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序推进改革。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我们要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法规必须废止和修订,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才能保证改革的航船不会跑偏。同时要增强立法工作的前瞻性、引领性、预见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给改革实践留下空间,防止不合理的法规给今后的改革制造障碍。   笔者:怎样处理好创新发展与继承完善的关系?   陈光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也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一方面,人大领域的改革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敏感性、复杂性,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握方向、坚持底线、稳步推进。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人大领域改革。另一方面,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系统工程,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我们要增强政治敏感性,注意吃透中央和省委精神,把握好方向、力度和节奏,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使人大领域改革蹄急而步稳,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