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第一大县的教育“救赎”

06.03.2014  02:00
“现在,仁寿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从幼儿园读到大学了。”去年10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武警指挥学院、四川科技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相继签约落户仁寿后,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骄傲地宣称。 一年时间里引来3所高校“筑巢”,这得归功于四川“天府新区”的影响力。仁寿县部分乡镇划入天府新区后,四川第一人口大县的教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曾经的困扰 教师出走、学生外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仁寿曾是享誉全川的教育强县。随着成都、德阳、绵阳教育的强势崛起,七八年前,仁寿出现了教师出走、学生外流的现象,昔日的教育强县陷入低谷。 去年9月,记者路过仁寿县文宫镇小学时,正赶上各班老师组织孩子做课间操。放眼望去,老师们略显苍老的容颜在一张张稚嫩的脸蛋中显得有些突兀。“我校93名教师,90%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师,40岁以下的只有两三个。”校长周建一语道破了学校教师“断层”的窘境。这样的情况在仁寿其他学校也存在。 “老师年龄太大,首先身心上无法与学生接近,而且精力、体力也会跟不上,有的老师上了岁数,视力、听力下降,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周建说。 年龄断层导致了一些科目教师紧缺。文宫小学缺英语教师两名、美术教师1名、音乐教师1名。目前的英语教师谭杰此前教了8年语文,经过培训“转岗”教英语,“我觉得自己的发音仍不够标准,担心把学生口语‘带偏’,就尽量让他们跟着录音机读。”他说。相比师资结构的短板,更让仁寿教育人感到受挫的是大量生源的外流。近年来,仁寿教育质量的停滞不前让家长选择“用脚投票”,把孩子们送到成都、绵阳等地学校就读。仁寿县教育局出示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中考,全县前100名学生流失了31人,前500名学生流失了113人。 现在的努力 保住“教育强县” 痛定思痛,仁寿县决定展开一场教育“救赎”,继续保住并推高仁寿“教育强县”的品牌。 2012年8月,仁寿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意见》,特别提到“遏止优质生源外流”:完善高中品学兼优学生的资助政策,免除中考前500名学生的学费,并对前400名学生给予每月100-400元的生活补助;留住品学兼优学生还将被纳入乡镇党政、县教育局年终专项目标考核。 一年后,全县优质生源外流情况得到有效遏止,生源流失严重学校明显好转。2013年,中考前500名学生流失率已从2012年的22.6%下降到10.9%,部分已经在外就读的学生也选择回流;不仅如此,去年秋季还吸纳了443名县外中考学生。生源留住了,而如何让这些学生真正成人成才,收获教育的幸福?仁寿县从教育风气、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发力”。 县委书记冉登祥曾多次到学校明察暗访,情况令他震惊:晚自习40%的班级没有老师,两三个调皮学生把班级搞得乌烟瘴气,使想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学习;很多校长、老师无心教学,从课桌走到了酒桌和牌桌,或者只热衷到外面参加活动…… 仁寿县决定狠刹这股校园不正之风。2012年8月以来,全县重新进行了学校布局,择优选配了责任心强、作风优良的校长,并加强对校长、教师的奖惩考核。“我们要求校长必须上课、听课、巡课、坐班,校长每周在校居住不少于4天,上课不少于4节。”仁寿县教育局局长辜学良说。 为解决困扰多年的教师队伍结构难题,仁寿县健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每学年实行学科末位教师待岗学习、转岗、调离淘汰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时完善教师转任交流制度,鼓励和引导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讲学、任教,并合理调剂富余学校教师。 未来的愿景 人口大县教育也要争第一 “教育质量一流、作风一流、惠民一流、安全稳定一流……仁寿教育正领跑在眉州大地上!”今年1月16日,辜学良在总结去年仁寿教育成绩时宣称。 2014年,仁寿县教育人给自己提出了“十大目标”——巩固提高现有教育质量、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大班额、扭转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师资严重失调局面、塑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团队、承办好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这一切,都指向仁寿教育人内心深处的“梦”:“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县,我们的教育也要力争第一!” 教育内部的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仁寿教育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教育真正摆在党政的“优先”地位,经费保障更加有力;教师更加爱岗敬业,校长带头蹲校蹲课堂上讲台;县内生源越来越稳定,老百姓重新找回信心…… 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让仁寿教育争第一的目标更加清晰——去年教师节,仁寿县召开“百企联百校”动员大会,鼓励企业帮助学校完善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县70余所学校得到县内知名企业对口帮扶,84所学校落实了学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355亩,社会支教蔚然成风。 规划建设中的天府新区再给仁寿教育发展增添了无限空间。“我们有靠近成都的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和担当。”冉登祥表示,随着仁寿教育质量的增长、仁寿全民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口第一的资源也将扭转为“人力第一”资源,既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也能为投资环境加分,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良性互动。 (刘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