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千亩流转土地被闲置3年 回应称“荒地”是在土壤改良

10.04.2014  14:03

 

村民手中的“土地流转协议书”。

 

大河沟村三组的农田。

  原标题: 千亩流转土地被闲置3年?

  四月的巴渠大地,本应是一副春暖花开,春耕繁忙的画卷。但在达州市开江县长岭镇土包寨村和大河沟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成片的农田成了“荒地”,有的甚至杂草丛生。

  “这些土地已经荒了三年了,今年是第四个年头。”当地村民说,村里的土地被一农业项目流转后,大部分一直被闲置着,千亩良田变荒地。村民想种,却又种不成。

  8日,针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赴开江县长岭镇展开调查。

   A

  村民质疑

  流转土地2000亩 有效利用不足200亩

  土地流转,本应更好利用,为何上千亩良田却被闲置长达3年?农田变成荒地,村民能看不能种,导致农民只能外出务工。土地之所以被闲置,真是因为项目公司资金不足,难以为继?

   土地流转后抛荒

  村民耕种被拔掉?

  在长岭镇大河沟村三组,记者看见—大片农田已经成为“荒地”,无法耕作。长在田里的,仅有一些杂草。

  据该组一唐姓村民介绍,当地几乎每户村民均有农田被“征用”,多则5—6亩,少则1—2亩。该组除了三四户村民还有余田,其余农户的农田已被“”完,彻底成为失地农民。

  “好的农田基本上都被‘征用’了,剩余的只有少量边角的耕地。失去了土地,很多农民都出去打工去了。”该村民介绍,她家现在也没有农田了,只能到附近还有田地的乡亲那里找两块地来种。

  据介绍,这里的土地,是2011年被当地政府流转给了一个名叫“雪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业项目。当时由村社干部出面,给村民签订了一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不过,这份协议,大河沟村的村民基本上都没有拿到手,由当地村社干部统一保管着。

  大河沟村三组一位村民介绍,眼前这片农田土壤肥沃,以前村民种植水稻,亩产量能够达到上千斤。农田被“征用”时,当时通知他们签协议,说按600斤一亩的产量计算,并按照国家保护价计付,高于市场价,分两次结算清楚。但实际情况却是,一年到头,到了腊月三十天才结算一次,而且比市场价一斤还要少两分钱,给出的理由是村民们节省了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

  记者随后找到了大河沟村村委会,除了门口挂着的支部委员会的牌子,就是一道牢牢关死的卷帘门,并没有工作人员在此值守。

  “好好的农田被荒着,村民想种,却又种不上。”在走访中,一些大河沟村村民介绍,看着土地被抛荒,村民心里着急。有的乡邻就去自己原来的土地上种上了庄稼,结果却不时被“雪峰公司”的工作人员拔掉。

   工人工资发不出

  项目公司难以为继?

  在土包寨村,一些村民门前的土地上泛着黄,这些“荒地”中很多都被挖掘机新翻过。不远处,是成片的大棚区。

  记者走进了一处大棚区域,发现里面种植着番茄等蔬果。据一位已退休的前土包寨村村委会干部介绍,目前该项目在两个村所流转的土地已近2000亩,在使用的大概900 亩,形成的荒地已超过 1000亩。即使旁边那些搭建起大棚的土地,实质上也是空有外衣,没有内容,很多大棚都形同虚设。真正已经投产的,有效利用起来的土地,不足200亩。

  刘更生是土包寨村13组的村民,在他家里,记者见到了一份当初他们与村社签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上面载明土地流转的方式为租赁,期限为17年。

  到期后,如果国家土地政策没有变动或者调整,优先续租 13年。其土地每年按实物折价进行流转,田按每亩600斤稻谷计价,地按每亩400斤玉米计价,均按当年国家保护价计付。

  刘更生说,当初流转土地确实是经过他们同意了的,他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尽快“搞好”。不过,这个项目现今还没产生什么效益。现在,他担心的就是,如果到时间这项目搞不好,农田复耕又很难。届时,村民们又该怎么办?

  在采访中,有村民反映,事实上,如今“雪峰公司”这个项目已经难以为继。“当地有村民在里面干活,起初给他们说的是工资按70元钱一天计算。后来,因为公司发不起工资,很多人都跑了。

  据当地一位老村干部透露,这个项目的专项资金达3亿元,2015年就将全部划拨完毕。

   B

  公司回应

  “荒地”是在土壤改良和沟渠路网建设

  带着村民的疑问,记者联系上了达州雪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在雪峰现代农业园区,该公司项目生产部经理王树军对此一脸苦笑,“村民反映的一些问题和网上流传的部分内容不实。”王树军首先纠正了村民的一个说法,这些土地是“”的,而不是“”的。

  王树军说,“雪峰”这个项目在开江县整体规划有5000亩,目前在长岭镇流转的土地大概有900余亩,现今已投资1亿多元。现在已经建设好的400余亩大棚中,种植了20多个蔬果品种。由于前期主要以建设为主,直到去年才开始产生效益,去年蔬菜和玉米等产值就达到600多万。

  王树军介绍,流转的这900余亩土地,均已全部使用,不存在着“抛荒”一说。至于记者所看见的“荒地”,其实是为了进行生姜种植,一直在进行土壤改良。

  对于公司的经营状态,王树军说,工人的工资都是按月发放,不存在发不出工资的说法。现在,项目上一线的工人就有80多人,加上销售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公司现有100多人。

   C

  政府解释

  带动村民致富却受质疑 投资人很委屈

  对于“雪峰”这个项目,长岭镇党委书记郑锡军感慨良多。郑书记介绍,土包寨村和大河沟村加起来有2000多户居民,共8000多人。此前,这里一直属于贫困村,不少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为了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起来,同时又带动农民增收,才选择了进行土地流转,引进了“雪峰”公司进来。

  郑锡军说,“雪峰”公司的负责人薛先生本来也是长岭本地人,当时,希望他能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对于失地的农民,对其按照粮食产量的国家保护价来进行经济补偿。同时,项目还能给留守在村里的村民提供劳动岗位。事实上,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其实,流转的土地不存在‘荒地’现象,田里的草也是建设沟渠路网这几个月长起来的。”郑锡军说,村民反映的“雪峰公司”拔掉他们庄稼的情况存在,因为土地已经流转给公司,使用权就属于公司,村民把土地一占,公司损失巨大。

  郑锡军说,“雪峰”的自主经济投入远远高于政府投入。对于他的返乡创业,纯粹是出于一种对家乡的感情。却听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投资人也倍感委屈,甚至还有点打击其积极性。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邹辉 摄影 张骥

   记者手记

  让土地流转真正为农民增收

  “雪峰”这个项目,当初长岭镇党委、政府的初衷是合理流转土地资源,同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如今,这个项目却受到了部分村民的质疑,甚至怀疑其涉嫌套取国家资金。对于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方来说,对此很受伤,也表明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利益。就连当地镇政府也站出来连声喊冤,称其正在做的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毕竟项目已经启动,村民们应该理智对待并支持项目的推进,如果哪天该项目真的停摆,损失最大的还是当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