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产业链”规模庞大侵袭中国稀土产业
在中国最大稀土生产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海关部门经过近一年的侦查监控,近期侦破了一起稀土走私大案,涉案稀土产品130多吨、涉案货值和偷逃税款总额达1400多万元。
调查显示,从2011年12月起,包头一家民营企业在预见到越南KAD公司要将购买的稀土产品走私出境的情况下,仍以不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价格与后者达成买卖协议,先后将6批稀土产品非法出售给KAD公司。
而这样非法生产和销售稀土产品的现象,在当前的中国稀土行业并不罕见,青岛、深圳等地海关部门近年来多次侦破稀土走私金额上亿元的大案。
“‘黑色产业链’正在侵袭中国稀土产业。”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等多家稀土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非法开采、加工和销售、出口稀土的活动猖獗,是影响中国稀土产业健康发展的一颗毒瘤,2012年以来稀土价格持续低迷,“黑稀土”大量冲击市场是一大原因。
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白云鄂博多金属共生矿,是全球轻稀土资源最富集的地区。由于此前时常有人偷矿,企业在矿区周边建了两米多高的围栏,挖了三米多宽、两米多深的壕沟,并对矿区一带24小时巡逻,即便如此,偷矿的现象仍没能禁绝。
在江西等南方省份,稀土矿区分散,私挖盗采稀土矿和加工销售稀土产品的现象更是屡打不绝。
“2012年,南方矿区的离子性稀土矿生产指令性计划为1.34万吨,但是统计分析的数据显示,2012年南方矿区至少生产了3.7万吨,近70%来源不明。”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位官员在此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近期中国违法、违规开采和生产稀土的现象还比较严重,2012年全国非法产量预计有4万多吨,违规冶炼分离产品有5万多吨。
“黑稀土”大量充斥市场,给稀土走私分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同时,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制度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和中国稀土出口税号、产品目录跟不上行业发展的现实,也导致了目前稀土走私活动的猖獗。
业内人士指出,稀土有17种元素,性状和用途差异很大,而且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已能生产400多类、1000多种规格的稀土产品。但是,目前稀土出口的税号却只有五六十个,部分产品与出口税号脱节,目录管理不细,检测能力不足,加剧了监管难题。
其实,对于稀土黑色产业链,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采取整治行动。2011年和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两次开展稀土行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为了一步规范稀土生产和销售秩序,今年8月15日到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又联合实施了新一轮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稀土行为专项行动。
“在过去两年里,已经查处违法勘查和开采稀土行为600多起,捣毁非法采矿点14个,勒令约90家矿山和稀土分离冶炼厂停产、整改。”工业和信息化部一位官员说。
这些专项整治活动确实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效力还不够持久。中国稀土分布区域很广,往往是专项活动一过,不法分子又开始活跃起来。一些稀土非法开采、冶炼分离厂也在“风头”过后死灰复燃。
马荣璋等专家认为,当前中国非法稀土生产企业认定难,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难,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部门和地区之间尚未形成统一、高效的执法体系等原因都制约了整治和打击专项行动的成效。
同时,暴利诱惑也增加了对稀土黑产业链的打击难度。目前北方矿区出产的稀土矿每吨资源税在0.5万元到1.4万元不等,南方矿区的稀土矿每吨资源税在0.6万元到3.6万元不等,资源税加上其他税费已占每吨矿售价的50%以上,私挖盗采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费,获利空间大。
“大量的‘黑稀土’对守法企业冲击很大。”江西省稀土行业协会会长崔源发说,以江西等南方中重稀土矿区为例,目前的稀土矿每吨在16万到17万元,每吨加工成本为4万到5万元,每吨环保成本为1.5万元到2万元,算上办采矿权、资源税等支出,已经大幅高于目前每吨17万元到18万元的矿产品综合售价,导致守法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专家表示,当前非法产销稀土的现象猖獗,组织打击专项活动是必要的,但是长期看,“运动战”只能起一时之效,要根绝“黑稀土”,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发展,必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把管理措施制度化、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