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齐聚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共话大学国际化发展

01.12.2016  15:42

11月30日,西南交通大学主办的“活力·特色·共赢大学国际化发展国际论坛(峨眉·2016)”在峨眉校区隆重举行。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尤其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高校都在积极探具有个性特色化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和模式。国际论坛上,多名中外专家围绕“大学国际化”的话题各抒己见,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大学国际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聂飙,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王建红,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副校长Prof.Betty Leask,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唐滢,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助理王晓茹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峨眉校区校长沈火明主持。

论坛奉献报告的海内外嘉宾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大学联盟主任Prof. Alessia Lefebure、澳大利亚悉尼大学Prof.Anthony Welch、美国西密歇根大学Prof. Gary  Miron、西南交大利兹学院Prof. Dariusz  Wanatowski、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杨锐、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日本广岛大学教授黄福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主编余东升、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吴剑丽、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王欣、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秘书长熊建辉、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吴薇等。

出席论坛的还有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高教研究》等兄弟单位的一百余位专家、老师。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聂飚司长在致辞中指出2016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最引人瞩目的一年,国际化成为不少高校发展的关键词。他高度评价了西南交通大学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及其研究成果“大学国际化排名”,肯定其独创性、科学性和所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认为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致辞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概括了中国教育国际化呈现的特点:一是国际化教育理念和意识已逐步确立,“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二是务实推进优势学科和领域的建设。三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受到更多的重视。四是课程体系的国际化日益提升。五是国际化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受到更多的重视。六是生源国际化日益深入。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Betty Leask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将给世界带来很大的影响。

西南交通大学徐飞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西南交大高度重视国际化发展,而此次论坛很好地回应了中国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论坛致力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大学国际化进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推动中国大学更加从容地与国际接轨,与世界融合,起到了汇聚智慧,建言献策的作用。

随后,西南交通大学大学国际化评价研究中心闫月勤教授发布了《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URI-2016)报告。根据这份新鲜出炉的榜单排名,北京大学位居第一,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居前十的高校还有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排名47位。

国际化论坛共有6场主题报告,分别为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聂飙的报告《实施更加开放人才政策,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的报告《高等教育的深度国际化》,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副校长Prof.Betty Leask的报告《Internationalisation  of curriculum,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秘书长熊建辉的报告《新时期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王建红的报告《引才引智并举,促进高校学科创新发展》,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的报告《学生交流面面观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tudy Mobility:A Hongkong Perspective》。

国家外国专家局教科文卫专家司司长聂飙的报告《实施更加开放人才政策,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列举了一系列权威统计数据,并通过分析展示了我国各地区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的情况及专家来源地区。随后,聂飙将视野转向国际,以美国为例介绍了聚焦高等教育的原因和近年来出国留学趋向普遍化低龄化的现状,以及我国的优质生源面临的挑战。在分析完问题后,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提出了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更加开放人才战略的愿景,展示了未来文化交流开放的蓝图。

徐飞以“高等教育的深度国际化”为题进行主旨报告。他表示,深度国际化的“”,不仅体现在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认定体系国际化的程度,更体现在国际化过程本身的潜移默化;不仅要通过国际化解决本国在教育数量、质量和供需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扭转因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在世界知识体系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更重要更根本的还体现在目的使命上。他认为,高等教育深度国际化的目的使命,当是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领导力的创新型人才。追求全人类的根本共同利益,即促进正义、社会公平和全球团结是深度国际化的价值引领。教育国际化必须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尊重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责任分担为基础。

徐飞表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首先应该是大学的现代化。没有大学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就需要加强大学能力建设,特别是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的能力建设,追求卓越品质。高校只有在办学模式、学科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师资队伍打造等方面不断提升能力,才能在国际教育的竞争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同时,他认为,大学国际化要切实把握好全球化与本地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借鉴与秉持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融中,探索适合自身民族特色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国的大学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大学之林,也只有如此,中国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称得上是国际化精英。

报告最后,徐飞表示,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的显著特征,也是对一所大学实力水平评价的重要维度。在中国,国际化也是教育部新一轮学科评估的重要内容。然而,高校国际化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切忌偏颇、片面,切忌一刀切,国际化评价要特注意更加多元和全面。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副校长Prof.Betty  Leask作了题为《Internationalisation  of curriculum,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y and in practice》的报告。她介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她表示,在学术教育国际化中,应该注重学生关心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她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高校应当怎样做,并分享了对中国学术国际化一些问题的思考。

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秘书长熊建辉从 “战略形势”“ 战略内容”“战略实施”作了题为《新时期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报告。在战略形势方面,他介绍了我国学术国际化教育质量已经逐渐提升到新阶段以及对内对外开放的形势。在战略内容方面,他以国外发达国家为例展示了怎样才能做好战略准备。在战略实施方面,他表示应该切实做好教育对外开放重点工作,加快留学事业发展,提高留学教育质量;注重学术引进准入退出机制,完善制度;加强高端引领,提升我国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发展机遇和空间,促进教育领域合作共赢无疑是主要的战略措施。

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局长王建红作了题为的《引才引智并举,促进高校学科创新发展》报告。在报告中,王建红对目前我国高校因公出国进行交流培训进行了细致统计,并重点介绍四川省相关方面的政策与成绩。他表示,“创建双一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增强走出去能力引才引智人才共享”都有让在校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享受更好的教育。

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作了题为《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tudy Mobility:A Hongkong Perspective》的报告。他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学生交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好处。他希望在校大学生可以真正从出国交流中收获知识和能力,学到真本事,而不是以玩乐的心态度过大好的学习时光

下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盟主任Prof.  Alessia Lefebure,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杨锐日本广岛大学教授黄福涛、澳大利亚悉尼大学Prof.Anthony Welch、美国西密歇根大学Prof.  Gary Miron、西南交大利兹学院外方院长Prof.Dariusz Wanatowski、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王欣等围绕高校国际化的话题,带来了精彩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