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要正确处理“六大关系”

05.02.2016  15:51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要正确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保持战略定力,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两个跨越”。
  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关系。中央把四川列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我省在转型发展关键时期赢得的关键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一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驱动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必须紧扣转型发展,切实解决部分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问题;必须优化环境,加快推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必须重点突破,依托成德绵开展先行先试,推动成都平原重点区域创新发展,推进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着力建设区域重大创新平台。必须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推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和军民深度融合,着力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必须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本,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业者动力与活力。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关键要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引导城市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尊重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镇宜居性,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居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深化“百镇建设行动”,推动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格局。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实现绿色富省、绿色富民。
  对外开放和扩大内需的关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完善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内外融合的全方位开放体系,形成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对外经济走廊,提升四川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推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经济有巨大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发挥好扩大内需对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支撑作用。拓宽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有效渠道。着力扩大投资需求,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把促投资与扩消费更加有机结合,放松管制,让市场发现和把握投资机会。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构升级,释放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充分激活服务、信息、时尚、农村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使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充分迸发。
  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一起抓,通过持续健康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拓展更大发展空间。要切实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积极发展养老、健康、教育、文体等民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问题,保障民生链健康运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推进协调并进、共同发展。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路径举措,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跃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发挥工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以扩大增量、优化存量补“短板”调结构。发挥第三产业对稳增长的带动作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优化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挥农业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统筹处理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挥改革对稳增长的支撑引领作用,为结构调整提供不竭内生动力。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