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五强化五到位”助推水土保持重点县建设取得实效

27.10.2014  17:01

    宣汉县201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黄家沟小流域,辖县境内庙安乡的八庙村、洞子村、胜观村和君塘镇的大垭村、峰石村共5个行政村。该工程于2013年11月底开工建设,现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8.03平方公里。
  强化领导,责任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把其作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先导工程、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来抓。由县水土保持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程的组织、协调、领导工作,项目乡镇成立了相应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村成立了工程质检、工程理财小组,切实加强该项工程的领导、协调和监督。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县水保局、项目乡镇领导包督办,工程技术人员包技术指导的工作责任制,把治理任务、工程质量、资金管理、效益发挥等进行量化,层层落实目标责任,逐项分解任务措施,逗硬考核奖惩,形成了强力推动、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与此同时,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其他涉农项目和资金,形成多方协调、互相配合、统筹推进的整体工作态势。
  强化引导,宣传到位。为了使项目区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县水保局多次深入项目乡镇场镇、项目村(社区)、社通过召开群众会议、院坝会议、分送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水土保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并广泛听取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建议,增强广大群众投身水保工程建设积极性。
  强化实效,规划到位。为确保项目建设能发挥最大效益,县水保局和项目乡镇一道,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踏勘、方案评比、群众评选等措施,将基础条件好、干群积极性高、规模效应大、示范作用强的庙安乡八庙村、洞子村、胜观村和君塘镇大垭村、峰石村等5个行政村纳入项目重点实施片。在编制规划时,根据该小流域自然资源、主导或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水土流失特点,按照因地制宜、长远结合、科学合理、注重实效的原则,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增强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文明新村等有机结合,借助庙安乡脆红李、君塘镇西瓜、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优势,将黄家沟小流域打造成生态经济型小流域。
  强化机制,质量到位。一是强化工程质量机制。建立了政府统筹、社会监督、施工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用工投劳承诺、群众代表监督等制度,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保证工程优质高效。二是强化项目运行机制。在项目实施中,按照分类对项目实行了公示制、招投标制、苗木政府采购制。在项目动工前,就将项目建设的规模、治理任务数量、国家资金投入数量、工程建设工期等有关内容在项目建设村所在地进行了张榜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的公开、透明。经果林、水保林苗木材料的采购实行了政府招投标制采购,保证了苗木的质量。三是强化资金拨付机制。严格工程资金拨付程序,由施工队伍向项目村提出工程拨款申请,村工程质检小组、工程理财小组核查,乡镇负责人复核审查,县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方可拨付工程建设款,做到了工程资金专款专用,确保了工程款如实用到了实处,保障了国家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
  强化效果,管护到位。按照治理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的原则,推行治理成果产权确认制和移交制。对山坪塘、蓄水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实行农户承包管理,对经果林木实行租赁、承包等形式进行管理,对水保林、封禁治理实行分区域、分户或联户落实专人管理,形成了一套治理有权、管护有责、开发有利、产权明晰的治理管护新机制。
  该流域经过治理后,可实现年增产粮食35万公斤,新增经济林产品生产能力150万公斤,实现新增产值45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将增长150元,植被覆盖率将提高10.5%,土壤侵蚀量将减少7.82万吨,水资源涵蓄量将增加58.49万立方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小流域生态环境好转,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杜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