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08.11.2013  18:04

一、以全新的战略视角,深刻认识加快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是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现实选择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社会保险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把四川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西部最具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的区域经济中心。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离不开各方协同、合力攻坚,其中,做好社会保险工作尤为关键和紧迫。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构建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放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牢牢把握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机遇,以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催生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险与中心工作的契合度,努力实现民生事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构建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是民生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这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的新认识、新概括,也是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的新提升、新发展。只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切实加大政府投入,着力发展民生事业,才能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才能构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是当前最急迫、最紧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是民生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柱。抓好了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就抓住了民生事业发展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构建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在民生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入实施“社会保障”民生工程,不断完善社保公共服务体系,为推动民生政府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出应有贡献。

(三)构建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

社会保险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省社会保险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覆盖面不广、保障水平不高、社保关系转移接续不顺畅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城乡社会保险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极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构建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紧扣“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加快完善紧贴“两化”互动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以辩证的科学态度,准确把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准确把握近年来我省社会保险事业取得的新进展。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务院确定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契机,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省“两个加快”,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立足省情实际,研究出台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推动城乡低保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机融合,妥善解决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保险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成都市着力突破地域界限,加快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和经办服务整合,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是社会保险统筹和扩面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针对社会保险政策不统一、基金调剂地小、管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统一预算管理与省级调剂相结合的省级统筹制度,实现了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市(州)级统筹。将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管理范围,强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截止2012年6月,全省参加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1533.2万、2275.5万、544.5万、619.6万和616.5万,参加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试点参保人数达1802.7万人,社保基金累计结余691亿元。 三是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连续8年为企业退休人员和工伤人员提高了养老保险待遇,目前,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1410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两提高一统筹”的医疗保险待遇,到2011底,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6%,城镇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80.8%和70.5%,5 项医疗费用即时结算覆盖率达100%。建立社会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全省领取失业金人员发放了一次性价格临时补贴,实施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作。 四是社会保险经办能力不断提升。 积极解决劳动力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规范。切实加强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将457.8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率达94.7%。围绕“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灾后恢复重建省直管“6+1”信息化项目和“金保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新农保和城居保软件上线应用全面启动,基本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全覆盖。成都市、乐山市、甘孜州、广元市苍溪县、南充市顺庆区、自贡市大安区等地还从统一管理体制着手,积极整合城乡医保行政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资源,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管理。

(二)准确把握当前我省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课题。 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手段。由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二元分割、按群体分类和部门分散管理的特征明显,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内需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切实解除广大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广大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二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对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我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的加速实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口在城乡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城乡界限日益模糊,现有社会保险制度不统一、不衔接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破除城乡分治的体制障碍,加快社会保险制度融合,推进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趋势较为明显。预计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超过1637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享受养老、医疗保险待遇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对养老、医疗保险基金平衡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切实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提供坚实的制度、资金保障。

三、以卓越的创新精神,奋力开创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新局面

构建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是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我们要始终保持挺进纵深的激情和攻坚克难的勇气,主动顺应深入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坚持 “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按照“制度构架城乡统筹、待遇标准城乡衔接、机构设置城乡统一、经办操作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快适应“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不断拓展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新空间。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确保社会保险增强公平性。 一是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建设。 坚持把弥补制度缺失放在首位,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确保今年底前实现制度全覆盖,并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养老保险制度覆盖所有人群。以推进全民基本医保为目标,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加快完善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 二是扩大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 将符合条件的各类人群纳入社会保险制度体系,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强化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激励机制,引导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政策,实行先保后征、应保尽保。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优抚对象、城乡残疾人和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 三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险水平。 有计划、分步骤地提高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险待遇差距。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均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的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健全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

(二)从统筹衔接入手,确保社会保险适应流动性。 一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在制度融合方面,要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经办管理,探索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推动城乡医保一体化管理。在政策衔接方面,可在目前将60岁以上城乡低保老人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享受待遇的基础上,探索两项制度合并实施,确保政策效应的最大化。在新农保、城居保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上,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参保选择难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新农保、城居保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间缴费年限的认定和换算,为下一步贯通衔接做好准备。 二是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 稳步提高各项社保统筹层次,扩大基金调剂和使用范围,增强基金共济能力。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积极提升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推动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建立省级基金调剂制度,积极推进省级统筹。 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 以农民工为重点,妥善解决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实现制度的有效衔接。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完善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探索建立参保地委托就医地进行管理的协作机制。

(三)从强化保障入手,确保社会保险增强可持续性。 是强化政府社会保障责任。 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困难群体尤其是城乡老年居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社会保险财政支出城乡统筹、公平共享的机制,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险支出的比例,并按城乡人口比例配置。明确地方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责任和考核指标。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需要,切实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所需经费。 二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力度,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健全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异地协查机制,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管理、支付和运营的全程监管,加大社会保险基金非现场监督力度,确保基金的完整、安全。 三是强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解决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人员补充等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社保“一卡通”和“金保工程”实施为重点,加快建立标准统一、全省联网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做到“跟踪一生、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四川省人社厅政研处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