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扶贫扶到点子上(打好脱贫攻坚战)
(记者张帆、徐元锋、杨文明)冬日、鲁甸,午后、雾散。
一年前,李兴能的家沉入江底;一年后,李兴能的家拔地而起。从一无所有到吃喝不愁,一年来忙碌的不仅是李兴能。“白天调研、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晚上回县城处理部门工作。”为了李兴能们如期搬入新家,云南省鲁甸县的扶贫干部几乎一直泡在重建工地上。
“干部辛苦一阵子,群众幸福一辈子。”滇东北的鲁甸、滇西北的独龙江,到处活跃着“挂包帮”“转走访”的扶贫干部队伍。
贫困,是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而民族聚居区、偏远山区和边境一线,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差、脱贫成本高、致富难度大,成为短板中深埋的“硬骨头”。
“确保574万贫困老乡如期脱贫,没有退路,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云南省委负责人言辞铿锵。
云南将“挂包帮”“转走访”作为扶贫开发最重要、最具体、最基础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
云南省每年实施2至3个少数民族扶贫整族帮扶工作,仅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就将投入7亿元,对德宏州陇川县阿昌族实施整族帮扶。云南省通过聚焦4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省世居少数民族特别是8个人口较少民族、574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确保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落伍”、决不让一个边境贫困群众“掉队”、决不让“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有的村落原地改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覆盖投入过大。云南省计划自2016年开始,通过3年努力,投入600亿元,基本完成30万户、100万人和3000个以上安置点新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
“干非常之事,有非常之策”。云南省政府负责人指出,云南扶贫必须紧握“发展”这把总钥匙,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采取超常规措施,精准扎实地落实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对完不成脱贫摘帽任务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要严肃问责,就地免职!”云南省委强化督查落实,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逢提必下(基层)”制度作为硬杠杠来执行。对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并提拔重用。
今后,云南省将紧扣脱贫、摘帽、增收3个主要目标,推动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等6个到村到户,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等8大工程,健全投入增长等6项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全省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