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趣体验”架起四川旅游和扶贫桥梁
(记者韩清华 张丽) 人不离村,共享现代文明。12月21日,在传统的冬至节来临之际,“健康四川行,乡村趣体验”羊肉体验活动在绵阳市三台县上演。来自成都的一群自驾游爱好者自己上山逮羊,下地扯菜,搭帐篷,砌灶台,大锅煮羊,还唱起了露天卡拉OK。此活动将生态旅游和乡村扶贫相结合,创新了扶贫机制。
据“趣体验”平台CEO、四川省生态旅游协会自驾自助游分会常务副会长庞雁冰先生介绍,“零基础,纯乡村,生态好,新玩法”是组织这次自驾自助游活动的一次全新尝试,未来“同吃同住同劳动,乡村趣体验”活动还将逐步在全省上千个村镇展开,通过乡村生态旅游搭建精准扶贫桥梁,把广袤农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乡村体验式生态旅游是推动就地脱贫的一个新路子,让老百姓人不离村,共享现代文明。
如何激活广大农村“闲置”资源,让这些蓝天、碧水、新鲜空气、原生态食材真正转化成为当地村民就地致富的资本?这是摆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扶贫开发限时精准脱贫面前的现实问题。当前,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等精准扶贫四大片区很多地方正是像官井沟村一样,山青水秀、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良好,但都还不为外人所知。
“有资源,没办法”,是当前贫困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今年共计放了17只羊,就在背后山坡坡上敞放,吃地头的青草,没喂一颗饲料。”老乡陈大爷说。据介绍,像官井沟村这样的纯农业地区,每家就地在山坡上放几只羊子作为副业补贴家用,但单家独户散养没有形成规模,除了自家吃,余下的在当地集市上能卖多少算多少,由于家家户户都有,也不好卖。
“我们这里就是农村,又不像那些旅游地区,平时也没得多少外人来,今天一次就宰了7只,都说好吃得很,很多人买了带走呐,喊我留一些,他们还要带人来。”陈大爷已经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
“味道安逸得很!”来自趣体验自驾游的老钟正在大口啃着烤全羊。“葱子蒜苗都是我们现扯,就地取材,直接从地里头到肚子头,这些原生态食材,平时想吃都不到,自驾游的目的就是要找到这些真正的美味,巴适惨了!”
“发个朋友圈,吃货们都在喊带回去,车子都装不下了。”老钟帮朋友拼了一只羊打算带走,“算下来比市场上稍贵一点,但这原生态的,打起灯笼都找不到的好货,还又吃又耍的,都觉得值!”
类似官井沟村这样的农村在四川全省还有很多,除了外出务工,一些农副产品的种养殖基本上是当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家庭作坊式的现状,基本上没有行成正常的市场化流通,成了“闲置”资源。而恰恰这些小规模生产“卖外即止”的乡村原生态食材却正是城里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前不久,趣体验平台参与了省林业厅组织的全省四大片区生态旅游扶贫开发培训班,来自四大片区市州林业部门负责人及88个贫困县一线最基层的百余名村干部参加了培训,专门组织这么大规模的生态旅游专题扶贫培训,在全国来说,都算是首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收集了很多问题。”“有资源,没办法!”庞雁冰介绍说,这是当前绝大多数待扶贫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相对来讲,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通常也是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得较为良好的地区,非常适合发展以自驾自助游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
“所谓零基础,就是要在以往完全没有旅游基础的地方,进行个性化乡村生态旅游体验的尝试。”
据悉,这次活动定位为“健康四川行,乡村趣体趣”,是在积极倡导一种“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新的乡村体验生活方式,活动还得到了央视微电影频道“健康中国行”等媒体的关注和支持。生态旅游,特别是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保护生态资源、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当前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已经形成一种社会共识。
如今,大量城市里的“游客”已经不满足于旅游只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方式,更追求一种深度体验式的感觉,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村生态旅游,正是满足这种“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回味得起小时候的味道”的新旅游方式。“趣体验”作为一个公益性、个性化定制旅游分享平台,就是专注于把农村“闲置”资源和城市广泛需求进行个性对接,给当地老百姓带去实惠。农户自家养的鸡、鸭等家禽,纯正的土鸡蛋、原生态蔬菜瓜果之类,这些农产品都是原生态的自然生长,数量不多,由于不能成规模对外宣传销售,有时候只能烂在地里,“趣体验”通过对接大量的自驾自助游群体,来发现、消费、共享传播这些资源。
“每个人都有一个乡村的梦想,开展这些活动,除了带动人气之外,还能为这些乡村带来一些新的理念和发展方式,说不定还有实力资本介入。现在大量的社会资源都在关注乡村,城里的老年人在寻找避寒、避暑旅居养老地,亲子团队要开拓自然生态体验教育,年轻人在寻找个性化的民宿创业空间,通过趣体验搭建的桥梁,一定能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庞雁冰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