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邻国观:以地利尽人和,以义利促发展

23.08.2014  00:53

201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重要演讲。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

—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21日,上海)

习近平自任国家主席以来,曾先后出访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邻国,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信会议等区域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多次在重要场合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参与地区事务和区域合作的战略观点。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谈到:“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互利共赢、与邻共进的观念,始终贯穿习近平主席的历次出访,并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得以践行。

睦邻:讲信修睦以义为利,共建“命运共同体

2013年和2014年习近平都选择了邻国俄罗斯作为当年的首访国。习近平在莫斯科演讲时提到,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充分照顾对方利益和关切,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习近平所赞赏的邻国关系,是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能积极促进其他各国的共同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讲信修睦是深化邻国间友好合作关系的根本。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就提出:“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2013年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并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讲话,强调应当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使成员国成为“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同舟共济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

如何将邻国间的互信转化为互惠关系,习近平的回答是要践行正确“义利观”。2014年7月习近平出访韩国,在首尔大学演讲时引用古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响应朴槿惠总统访华期间提出的“先做朋友,再做生意”的观念,指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要推动睦邻友好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打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在区域外交中的又一重要新标签。习近平于2013年10月在印尼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指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东盟共同体、东亚共同体息息相关,应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多元共生、包容共进,共同造福于本地区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在访问韩国时也提到,中韩应当全面加强务实合作,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安邻:和平发展合力反恐,倡导树立新安全观

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历史与地缘因素导致中国长期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存在领土主权等方面的争议。同时,中国经济的崛起也引起了部分国家对“中国威胁”的恐慌。面对如此复杂的安全形势,习近平的回答是:“问题无法回避,但答案可以多样;历史无法更改,但未来可以塑造。”(2014.7.4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

一方面,习近平的历次出访,都以行动向邻国证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习近平曾引用哈萨克斯坦谚语说:“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维护地区稳定和长期发展。习近平在访问印尼时坦承,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分歧和争议,但中国同东盟国家将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防长会议机制,就地区安全问题定期举行对话。目前,中国已经通过友好协商同14个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在习近平访问韩国时,中韩双方商定将于2015年启动海域划界谈判。专家认为,面对全球纷繁复杂的海洋纠纷,中韩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只要国家之间本着友好合作精神,所有问题都可以坐下来谈。

另一方面,中国对“三股势力”绝不手软,积极推动地区合力反恐,发挥在地区事务中的大国责任。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指出,要落实《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及合作纲要,完善执法安全合作体系,赋予地区反恐怖机构禁毒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综合中心。在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习近平再次表示,“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归结起来,面对当前复杂的地区形势,习近平倡导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在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习近平做了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演讲,强调要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共同安全之路。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

富邻:道路相连经贸互通,构想“一带一路”宏图

2013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时,陪同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指着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说,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那里是我的家乡。习近平指着地图右边的一处地方说:“那里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

在这次参观的几天以前,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要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加深同邻国间的经贸往来。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国会演讲时又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基础设施的跨境建设已成为习近平历次出访不可绕开的议题。中国目前在积极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从首次出访俄罗斯开始,习近平就提出,要将两国合作从能源资源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拓展。目前,上海合作组织也正在协商《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从而通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走廊。在访问印尼时,习近平肯定了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中国和印尼共同建设的泗水-马都拉大桥,是目前东南亚最长的跨海大桥,即将合作完成的加蒂格迪大坝灌溉面积达9万公顷,将给当地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道路的畅通将促进贸易的畅通,从而强化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目前,中国同邻国的贸易往来已逐渐向高端产业、金融服务业、医疗、共同研发等领域拓展,实现了质的提升。在习近平的历次出访成果中,包括同俄罗斯开展本币结算业务、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商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与韩国进一步签署自贸区协定等,使得中国对地区经济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空前加强。

在习近平出访过的邻国中,几乎都包含在“一带一路”的辐射范围内。就上海合作组织来说,其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在2014年的亚信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提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计利当计天下利。”习近平的邻国观正是形成于这样共同发展的胸怀之中。正如习近平在亚信会议的演讲中所说:“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愿意支持和帮助亚洲各国人民实现各自的美好梦想,同各方一道努力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亚洲梦,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