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到索契被外媒视为厚礼 多赞赏中国诚意
法制晚报讯 (记者 杨铮 蒋伊晋 实习生 栾晓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月6日至8日赴索契出席冬奥会开幕式,此举被外界视为此时中国对俄罗斯最好的支持。相比西方的冷遇,外媒普遍对中国领导人的诚意表示肯定和赞叹。
中国力挺
两个“第一次” 表达中国对俄的坚定支持
路透社6日在题为《习近平在索契助推普京》的文章中评论称,习近平前往索契,对普京来说是一种有力的支持。
法国“365体育”评论称,鉴于时任总理普京2008年出席了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家主席选择投桃报李。泰国《世界日报》发表社论指出,美国和西欧国家显然对索契冬奥会持怀疑态度。相对于西方的冷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度专程出席冬奥会,寒冬送暖,表达对普京的支持。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表示,习主席此次前往索契,体现了中方对奥林匹克运动和俄罗斯举办冬奥会的支持。去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出访首站即选择了俄罗斯。此次再访俄罗斯,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打破常规第一次赴国外出席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这两个“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对俄中两国关系的重视程度。
韩国《国民日报》报道认为,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中俄两国首脑的频繁互访意味着中俄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德国新闻电视台称,中国国家主席前往索契参加奥运开幕式,是给俄罗斯的一份厚礼。
西方挑刺
美英首脑抵制冬奥会 被指故作姿态
近日,国际上有些声音在唱衰此次冬奥会。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其英法德的“小伙伴们”一致决定不参加索契的冬奥会开幕式。
加拿大广播公司(CBS)对西方领导人抵制冬奥会的做法并不以为然。CBS指出,冬奥会还没开幕,背后的政治游戏就已经开场了,但从纯粹体育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并不受欢迎。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某些国家领导人的做法称为“故作姿态”。巴赫批评说,某些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有勇气以和平和直接的对话,而不是“在运动员的背上”去解决问题。
《印度人报》指出,这种抵制的唯一效果就是抬高那些出席开幕式的政要的地位。
此外,早在冬奥会筹备过程中,西方媒体就时不时地给索契“挑刺儿”,吐槽工程和安全问题等。最新的话题是住宿条件。英国《独立报》7日报道称,不少酒店的房间尚未完工,一位加拿大记者被告知房间的自来水里有“剧毒物质”。为此,俄罗斯官员坚决否认。
在西方的抵制和揶揄中,铁汉普京却远没有被打倒。《爱尔兰时报》报道称,已有约6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到索契捧场。“俄已作为一个大国重返国际舞台。”这是很多俄罗斯媒体近来议论最多的话题。
文/记者 杨铮 蒋伊晋
实习生 栾晓敏
俄方回报
60位政要中 普京第一个会见中国领导人
中国领导人首次专程赴索契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中国的诚意令俄罗斯各界颇为赞叹。中俄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被认为是此举背后的动力。
据俄罗斯之声网站报道,作为对中国善意的回报,在60位访俄的国际政要中(其中44人将出席开幕式),普京第一个会见的就是习近平。
据俄塔社报道,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将习近平此次访俄称为“不仅是对我们两国,也是对全世界而言都极其重大的事件。”俄罗斯媒体指出,在俄罗斯,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对习近平主席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认为这是中方非常重要的友好举动,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友好关系。
德国《欧洲》杂志称,普京开始“转向东方”,甚至新年讲话地点也选在中国边境附近的哈巴罗夫斯克市。中俄两国不但在外交上合作应对叙利亚危机等,而且在经济上两个邻国的交往也不断增加。
美联社的文章则指出,习近平与普京的个人关系也不错。他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地就是俄罗斯。去年10月,巴厘岛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还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为普京庆生。
外交部前礼宾司司长鲁培新上午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体育外交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公共外交组成部分。比如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就是一场典型的体育外交。但是,中国国家主席去境外出席大型体育活动,还是第一次。中国国家元首在冬奥会的亮相,将成为中国一次非常有影响的公共外交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庞大鹏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习主席的这次访问,开启了我国元首体育外交的先例,是我国外交上的一次创新”。
鲁培新指出,从两国关系上来说,习主席的出席既是对普京的支持,也展现了两国亲密的关系。“这种公共外交的形式更容易联络两国人民的感情,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也更容易在海外深入人心,展现我国自信开放的形象。”他表示。
习主席将在索契驻足大约44个小时,属于“单去单回”,没有顺道访问其他国家,也没有跟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双边会晤。对此,庞大鹏表示,这样的外交形式十分灵活,既表达了对俄总统普京的坚定支持,无疑也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文/记者 蒋伊晋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