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抗战时期的文化避难地

20.07.2014  17:34

 

当年日机轰炸后的乐山县城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指挥中心,这期间,位于川西南的乐山人民,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为著名的“抗战文化中心”。

  乐山地方志和档案资料介绍,抗战时期,乐山发生过很多大事:1938年—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内迁乐山办学;1939年—1946年,故宫文物顺利南迁乐山、峨眉秘藏;1939年8月19日,日机轰炸乐山”。

  大师云集 武汉大学“流亡”嘉州

  当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入侵,武汉大学被迫于1938年迁往西部边陲小城——西川乐山,直至1946年复校。在艰难苦厄的8年,乐山时期的武大与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并称民国“四大名校”。

  1938年4月26日,武大在乐山开学。一座原本仅有几万人的小县城,一下变得热闹起来。除乐山文庙建成学校本部及文学院、法学院外,武大理学院、工学院设在城郊。

  迁乐山八年,武大教授少则100余人,多则近120人,包括李约瑟、黄炎培、郭沫若、钱穆、熊十力等也来讲学。一时间,大师云集嘉州。

  乐山市老人赵文新回忆,那时,漫步乐山街头,“对面街边的一个小吃摊前,一位看似不起眼的、瘦小的戴眼镜的人,说不定就是一位大师。”他说,当时,乐山茶馆几乎被武大学生占有;大渡河旁的李码头,上游的木头被河水冲到岸边,女生便坐在这些木头上自习。有学生为求安静甚至渡江登山,到大渡河对面的大佛寺和乌尤寺学习。

  骄横日机 投弹后拍摄实况纪录片

  1939年8月19日11时40分,乐山城区空袭警报突然急促长鸣,只见36架日机分成3组,先呈品字形编队,飞临乐山城区上空扔下一串串炸弹,又是轰炸又是扫射,弹片横飞如雨,烈火浓烟熊熊。

  日机飞走后,幸存民众从被炸垮的房子和火海中冲出,只见四处尸骨横飞,见者无不掩泪。

  当时统计,此次大轰炸,乐山城区共有2050户人家被炸,3500幢房屋被毁,49家遭受“灭门之灾”,死亡、重伤者5000多人,10000余人无家可归。城区较场坝、东大街、土桥街一带,人烟稠密,死者最多。如迁川武汉大学教职员家属就死7人、学生死15人伤10多人……昔日繁华街道变为废墟。

  乐山晚报2005年9月4日刊登的《生俘“8·19”飞贼的乐山英雄》一文披露: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乐山籍国民革命军士官谈宗昌在接管南京一日军空军医院时,一位卧床的独腿日军上尉举刀投降。经审问,这位名叫清永次郎的日本飞行员承认自己是轰炸乐山的36架飞贼之一,属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清永次郎交待,由于当时乐山没有任何防空火力,他们投弹后还低空从容飞行拍摄了轰炸的实况纪录片。“低空从容飞行”的说法,凸显了日军的猖狂得意。

  据乐山档案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乐山城共经历日军6次轰炸,造成920人受伤。

  抗战8年 乐山人民做出巨大牺牲

  乐山地方志和档案资料还介绍,当年乐山在抗战中可歌可泣,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牺牲:抗战期间,乐山共有73000多名精壮劳力奔赴前线,其中有记载的阵亡人数为1000多人。当年参军人数较多的井研县,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1945年抗战胜利,共出征11584人,抗战胜利后退伍返乡的仅有53人。

  乐山人王陵基将军率领国民革命军第30集团军数万将士,开赴江西、湖南一带抗击日军,其中有不少乐山籍军官和士兵。他们先后参加了3次长沙会战,消灭了不少日军。

  1939年10月至1942年1月间,乐山、峨眉山、井研、犍为和峨边的数万民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仅凭极其简陋的工具,用双手和肩膀开山辟路,筑成乐山至峨边79公里公路。乐西公路贯通后成为连接滇缅公路、输送军事物资的重要通道。

  另据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使用的降落伞几乎全部产自“乐山保险伞制造所”。而这个厂是当时全国唯一制造降落伞的工厂,所用原料也全都是乐山产的丝绸。李思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