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全市粮食实现七连增
据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13年乐山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8.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产2.37万吨,增长2.2%,实现粮食生产“七连增”。其中,小春粮食产量7.6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1%,大春粮食产量100.4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从主要粮食品种构成来看,小麦产量呈进一步下降趋势,比去年同期下降35.3%;稻谷、玉米产量增加成为全年粮食增产的主要来源,分别增长1.9%和2.0%。分析增产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面积和亩产实现双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6%,平均亩产较上年提高了15公斤,平均亩产提高主要来源于水稻亩产大幅提高和再生稻获得丰收。
2013年,市农业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改革开放年”工作部署和“六个跨越、六个美丽”工作要求,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抓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1、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强化监管,确保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到了实处。核实粮、油补贴面积282.56万亩;全市农业(种植业)政策性保险286.46万亩,25万多户受灾农户获得保险赔付2325.47万元;指导马边县、峨边县完成马铃薯良种补贴工作;及时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和粮食直补资金足额对付给种粮农民。目前,全市按“一折通”方式已兑现2013年度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230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8772万元(不含扩权县),良种补贴3473.3万元,农机购机补贴资金1974.86万元,受益农户8549户。为种粮农户保驾护航,提供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种粮积极性和对种好粮食的信心。
2、抓项目推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大力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全市7个县(市、区)完成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建设万亩示范片共计36片,其中水稻18片,玉米4片,油菜7片,马铃薯6片,小麦1片;二是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完成培训113.46万人次;三是建设高标准农田6.46万亩,提高了耕地地力;四是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06.62万千瓦,新增11.7万千瓦,新增各类农机24280台;维修提灌机械6438台/56553千瓦,更新改造提灌站194台/5582千瓦,新建提灌站29处,装机29台/506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设备1899台/9849千瓦,提水量达2477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58万亩次。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
3、抓技术推广,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以农业部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为依托,建设万亩示范片36片,示范推广主要粮油高产高效集成技术10项,其中完成全市水稻旱育秧48.08万亩,宽窄行栽培47.25万亩,抛秧36.20万亩,其中优化定抛32.6万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51.50万亩,玉米育苗移栽43.90万亩,“双低”油菜44.48万亩,油菜免耕直播20万亩,冬作马铃薯高效栽培10万亩,“玉/豆”套作10万亩。主要农作物机耕作业面积 287.6万亩,机收作业面积55.37万亩,机播面积11.26万亩,机械植保作业面积311万亩。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2%;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1308.36万亩次,防治1671.54万亩次,病虫草鼠害损失率仅2.28%。全市共建立184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六有”规范的专业合作社16个,专业防治服务队158个,全年统防统治面积达135.4万亩次;通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粮食单产得到显著提高,2013年全市粮食平均单产达到314公斤/亩,较上年提高了15公斤。
4、抓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促进粮食适度规模发展。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种粮模式,进一步培育和扶持以种粮大户为主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2013年全市已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93个(其中家庭农场3家,种粮大户85户,种粮农业专业合作社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规模种粮面积1.4万亩,给予扶持补贴资金111.7万元。
5、抓工作落实,调动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各种因素。一是全力抓好宣传发动,在粮食生产各关键季节,通过组织和筹备召开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全市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现场会和晚秋生产现场会等形式,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积极调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农技人员参与粮油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市有序、有重点开展粮油生产。二是全力抓好技术培训指导,以粮油高产创建项目为依托,大力开展粮油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会、展示会。通过专家技术讲解、技术观摩、技术实践,实现了全市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持续扩大。(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