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修鞋匠坚持文学梦 创作诗篇与小说

12.06.2014  18:20

   四川在线乐山讯 (四川在线记者 杨红梅) “惜别初恋十九年,曾经沧海苦与咸。惊闻碧玉病笃溃,决意捐肝梦难圆。”这首诗描写了几年前乐山市井研县一段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范阡川捐肝救初恋情人张益容。很难想象这首诗出自一个48岁的残疾补鞋匠之笔,他就是乐山市井研县的张晓林。

   学霸修鞋匠生活艰辛仍热心

  去年,张晓林创作的小说《报应国》获得中国当代小说奖后,一个街头补鞋匠开始进入媒体的视野,在县里也是名声大噪。

  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四川在线记者见到张晓林时,他正坐在乐山市井研县城和平街鸡市巷巷口忙着补鞋。在他身旁的背篓里放着一本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和微型小说选刊。

  “我早上8点就出来,一直到晚上6点左右没有人补鞋就回去,有时候闲下来就看看书,喜欢看一些获奖作家的作品,比如莫言的作品。”谈话间,张晓林熟练地为鞋边穿线、勾线,小小的补鞋摊围了不少前来补鞋的顾客。

张晓林正在补鞋

  差不多十分钟过去了,张晓林把一双皮鞋鞋边锁紧,只收了顾客两块钱。“我们在这儿补鞋十多年了,他收费便宜,手艺也好。”补鞋的一位大妈告诉四川在线记者。

  “我一个月大概收入800块左右,这些钱要拿来买书,还要寄给父母一些,还有我自己维持生活。”四川在线记者发现,张晓林不管是修复鞋跟还是锁鞋子的边线,他都只收两块钱。当问到为什么收费这么低时,张晓林说,鞋子坏了拿来补的家庭,应该都不是高收入,收低一点,算是回报社会。

  在修鞋摊一旁有个小卖部,50岁左右的老板娘正拿着一本《新闻人物》在阅读,老板娘说:“我和张晓林一起摆摊十几年了,平时没事儿就拿他的书来看,不懂的就问他。他很坚强,自己残疾却还自食其力,居然还是个文化人。

   命运多舛不放弃文学梦

  回想起过去的事情,永远是张晓林的伤痛。21岁时,张晓林背着一背篼兔草摔倒在家门口,脚受伤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治病,腿部伤情恶化,最后只有切除坏死的右腿髌骨,从此他成了一名残疾人,单身至今。

  迫于生计,张晓林拜师学艺,靠补鞋养活自己。尽管如此,他仍坚持儿时的梦想,先后创作了4万多字的作品。“我从小就喜欢文学,一直是班上作文尖子生,初中开始慢慢创作。我没有电脑,每一部作品都是我一笔一画写出来的。

  “我的作品素材就是来源于生活,平时多跟补鞋顾客交流。”张晓林的职业让他每天能和形形色色的人见面沟通,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基础。“平时还是多喜欢和他摆龙门阵的。一个残疾人,文化水平不算高,生活也很困难,能够坚持写文章,确实不容易啊!”一位补鞋的顾客感叹到。

  张晓林透露,自己也结识了不少的文学挚友,遇到一些写作上的问题都会打电话找来朋友,就在鞋摊上探讨。范云中就是张晓林挚友之一,范云中告诉四川在线记者:“我们探讨一些创作上的主题、视角、素材方面,会给他提一些意见。他住的简陋,生活困难,但一直坚持着自己最初的梦想,难能可贵。

张晓林的住处

  张晓林的住处在巷子深处,十分简陋的低矮瓦房内潮湿昏暗,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床边靠墙一侧,堆放着许多书。他告诉四川在线记者:“我一直一个人生活,收工后简单做点饭吃了,就躺在床上看书。如果有感触了,就会写点儿东西,也写一些新诗,小小说写得多些。

  “我的这些东西,往往不被人肯定,他们说这是小儿科!”张晓林写作的内容,大多取材于普通群众的生活,十分通俗、大众化。但是,张晓林还是渴望别人的肯定,总是四处投稿,起初他的一些文稿往往都是石沉大海,近几年总算有所回报。

  “都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我想我一个人也能够成功。”张晓林一直坚持着心中的文学梦想,“如果这一辈子,能够给后人留下一些有意思的文字,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