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安上义肢重新生活 自立的人生有了新“支点”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 王燕)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助残日。昨日,记者走进泸医附院康复科假肢矫形中心,在现场看到了康复中心的病人在重新安装了义肢后,如何克服重重阻碍重新行走的过程。
患恶性血管瘤 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
今年51岁的陈先生在2013年被确诊为患有血管瘤,不幸的是血管瘤长在了位于大腿的关节部位,经过医生的检查,医生认为血管瘤需要进行切除。2013年8月,陈先生进行了血管瘤的切除手术。手术以后,经过医生的再三鉴定,该血管瘤为恶性肿瘤,无法根除,如果要避免后患就必须进行截肢。截肢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摧残,但是为了保住性命,不让肿瘤继续复发,陈先生毅然地决定截肢。于是今年2月,他进行了截肢手术,虽然少了一条腿,但是保住了性命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也是考虑了很久做出的决定,但是为了保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以后会慢慢习惯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截肢手术到现在已经快3个月了,在医生的劝解下,他再次来到泸医附院康复科假肢矫形中心,安装了义肢,为了以后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安上义肢重新行走 重新开始每一步都艰难
“我是在考虑了泸医附院康复科假肢矫形中心确实是具有这方面的专业资质才过来的,医生比较负责,条件也比较好,值得信任,安装义肢到现在才几天,需要慢慢地适应的!”陈先生在现场安装了义肢以后,一步一步地慢慢行走,虽然看上去他还不是很适应,但是能够看出,他在慢慢地适应自己的“新腿”,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因为我是整个大腿关节以下全被截肢了,所以现在如果要走的话只有靠整个小腿使力,但还是不完全适应的,刚开始走起来很难受,包括现在都不能使上力,所以还是要慢慢来!”
在现场,记者看到,陈先生在医生胥泽华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挪动,主治医生胥泽华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义肢进行调节,尽量地让陈先生适应。
汇聚力量帮助残疾人 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据泸医附院康复科假肢矫形中心胥泽华介绍,像陈先生这样因为事故、病痛等特殊原因导致身体残疾尤其是腿部残疾,并且愿意来安装义肢的人数近年来呈现了上升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转变,安装义肢,并且借助义肢逐步地让自己生活独立,融入社会的残疾人越来越多。“只要进行了系统地矫正,很多残疾人都可以借助义肢等矫形器来实现生活的自理,减轻家属的负担。”
胥泽华介绍说,由于目前国家的医保报销制度的限制,目前安装假肢和其他矫形器是不会给予报销的,患者安装假肢和其他矫形器完全是自费,对于某些患者而言经济压力比较大。“安装费用拿义肢来说,小腿的价格为几千元上万元不等,如果医保纳入报销范围,会有更多人愿意安装,而且我们作为医生,也希望医保能尽快地将安装矫形器纳入其报销的范围,让更多残疾人士可以更好地生活,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