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举行再生医学材料国际高峰学术论坛

22.05.2015  12:04

  5月21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在九里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119周年校庆学术活动之再生医学材料国际高峰学术论坛。

  南开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孔德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郑玉峰教授、四川大学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王云兵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肖殷教授先后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孔德领的报告题目为《新型人工血管制备与动物体内评价》。他就目前国内外人工血管的现状,及临床需求展开报告。生物材料的研究为人工血管开启了新的一章,从生物惰性材料到可降解材料,从材料的化学性质到物理性质,从宏观结构到微观结构。以致密的纳米纤维结构为例,粗纤维大径人工血管对血管有良好的相容性,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形成的空隙大小与血管细胞生长有密切关系。从血管功能来说,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对血管修复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同时血管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分子的修饰及微环境对人工血管在机体发挥作用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郑玉峰的报告题目为《可降解金属的研究现状与发展》。郑玉峰基于目前研究很前沿的医用金属可降解材料展开报告,以最常用的镁、铁、锌等为研究对象。它们具以较好的稳定性、安全性、抗腐蚀性被应用到医学材料中。而目前的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和可生物吸收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医用金属材料属于第一代生物材料,镁则基本可以满足,它属于第三代生物材料。 镁可选择锶、钙、锌等金属进行合金化。最好的镁合金力学强度300MPa  延伸率20%一般是加入了稀土元素,但是需要考虑人体对这些元素的吸收以及生物安全性。

王云兵做了题为“可吸收聚合物血管支架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的报告。报告从心血管疾病治疗技术的发展阶段出发,介绍了各个阶段的治疗方法想要达到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主要描述了药物涂层支架和血管重构疗法。王云兵详细阐述了血管重建疗法中所运用的全降解支架以及其设计的理念和目标、用于制备的各类材料、基本性能要求、降解速率与径向支撑力的调控等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全降解支架有望最终解决所有永久金属支架非常显著的晚期及末期事件;重建自然血管的完整性及功能,可望为病人提供独特的生理益处;血管重建疗法可提供继PCI之后更好的长期临床效果。

肖殷做了题为“Osteoimmunomod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ne substitutes”的报告。报告开始,肖教授以三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开始,给我们传递了三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一、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不是全部为了工作,要注意身体的健康;二、发现一个现象很简单,但是要去发现现象背后的原因;三、在科研上,不是预想的实验结果同样可能带来巨大的收获,要转变科研思维。在报告中,肖殷首先强调了再生医学的广阔发展前景。他提出了自己关于免疫反应在骨重建过程中所其作用的重要发现,他认为在骨重建成骨化的过程中免疫细胞是必须的。他阐述了骨科植入材料植入后与炎症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或者材料中血管形成的原理。肖殷用实验数据对上述论点做了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最后,他对报告做了总结,强调了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再生医学的发展前景。

每位教授做完报告后,在场的老师同学都积极提问,教授们都认真、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